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因为入门成本低,技巧多样不拘一格,受众多为妇女老人,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因此一个地区的剪纸往往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等。而山东剪纸是民间剪纸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剪纸种类繁多,用途不一,有春节时为了增强节日气氛的“门笺”、窗花、墙花,有正月十五的灯笼花,新屋里的顶棚花,胶东的纸斗、笸箩花,还有送礼用的礼花、喜花,用于刺绣底样的鞋花、兜兜花、枕头花、衣花,等等。山东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不仅表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文字图案、鸟兽鱼虫、花卉蔬果、山水风景、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历史典故、宗教民情等等。
山东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地区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刻细密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滨州剪纸和威海剪纸恰恰为两种风格的剪纸代表。
近期,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陆续参加进行了威海剪纸和滨州剪纸社会实践活动。
箔绣芙蓉,刀光剪影——剪纸的魅力
威海剪纸以夸张大方,浑厚朴实,粗犷中存细洁著称。威海剪纸作品精美绝伦,刀法灵动纤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威海剪纸以刀光剪影见长,通过工匠们手中的剪刀,在纸上刻划出各种花纹和图案。每一刀每一剪都精确而独特,完美地诠释了剪纸艺术的精髓。在威海剪纸的刀法中,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曲线的变化,使得剪纸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同时,威海剪纸还注重纹样的运用,将各种自然元素、动物形象等融入其中,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滨州剪纸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结构严谨、古朴浑厚、拙中蕴灵,多豪放粗犷之作。其主要题材,多与古时黄河下游人民的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一些神话有关。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一脉相承,堪称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滨州剪纸以剪刀剪为主,刀刻为辅。在早期的剪纸作品边缘是由针线缝合进行剪刻。剪刻的形式多为团花和信手拈来的剪纸图案。即在空白纸张上进行创作。题材多为手艺人脑海中心中的形象,或者动画片和经典影视剧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滨州剪纸还是威海剪纸无不蕴涵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洋溢着创作者自然、淳朴的真挚感情,
通过亲身参与与采访调查,队员们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威海剪纸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意识到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员与剪纸老师学习剪纸。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洋 供图
巧剪朱缕亮初心,弘扬传承非遗文化
在过去这样的手艺都是口口相传,逐渐成名外扬。如今从半导体到报刊,再到网络媒体直播,新兴事物的快速传播打乱了这群慢节奏群体。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吸引人们体验能够马上有结果的新鲜事物。机器也可以生产的手工艺品的制作者们收到了很大的冲击。机器产品的高效率,高精准度,低成本大大挤占了手艺人的发展空间。有些人会与时俱进,与大环境的风向相应,及时调整状态紧跟潮流。有些人却选择放弃,怀疑自己的手艺是否能够支持温饱,是否还有传承的余力,最终是一项手工艺在后代的传承中半途而废。
剪纸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情感,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然而,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许多非遗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弘扬中来,让非遗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剪纸的魅力,还了解到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员剪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云婷 供图
共肩责任,续写辉煌——非遗文化的未来展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数字化,媒体化,对于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发展我们也做了了解。与文旅相结合的IP设定创意,增强其文化的互动性与交互性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守艺人蔺飞飞老师便抓住了这个时机,以剪纸的艺术形式展现动漫形象,在讲好黄河故事的同时,也把滨州剪纸送到每个观看者的面前。
大部分手艺人也纷纷看好剪纸未来发展的前景,认为应当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延续文化。不断挖掘和发扬其文化内涵。继续以大规模,创新性,有价值的新作品给予非遗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09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