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德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命脉,积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华,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023年1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高擎红色火炬,映辉青年模样”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展开参观学习活动,了解该村的文化传统,感悟传统文化中的孝与德,让孝德文化在青年人心中扎根。
游中华孝心村,润敬老赤子心
1月28日上午十点,“高擎红色火炬,映辉青年模样”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有着“中华孝心第一村”之称的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进行参观学习。在入村之前,实践队员们一直以为孝德文化气息这么浓厚的村庄,一定很古朴。等到亲眼看见,一行人才觉大开眼界。村中房屋麟立,街道星罗棋布,比起传统古朴的村庄,大宗村的现代化气息更强一些。这样现代化的村庄同孝德文化紧密交融在一起,就像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古朴亦或是繁华,孝德文化始终在人们的血脉中静静地流淌,生生不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凛冬气息已然消散,实践团成员们漫步于大宗村平坦整洁的大路上,耳畔不时传来阵阵朗朗的咏诵声,一股浓郁的孝德之风拂面而来……徜徉街头,“民生至上,孝德惠民”等孝德公益宣传栏随处可见;驻足细察,“勤学修身,崇尚孝德”等写入村规民约的行孝之举。
实践队员们在大宗村走访时发现,几乎每家每户的小院墙壁上都有类似“爱国之情大于天,孝老之心重于山”这样的亲情标语,在每家每户的客厅墙壁上都贴有“弟子规”的行为守则和静思语录。
“村里给我们免费发放了《弟子规》,让我们学唱《孝老敬老歌》,还定期组织我们观看《天下父母》节目,听《细讲弟子规》讲座。”村民宗大爷说到。
走在路上,看在眼里,传入耳中,这些标志和话语犹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实践队员们的心田,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走进敬老院,情暖老人心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悄然步入老龄化的时候,这一美德更应大大发扬。子女们孝敬老人不应只是物质上的赡养,还应表现为对老人精神方面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关爱老人成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怀揣着这份心情,高擎红色火炬,映辉青年模样”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敬老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敬老爱老的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们到达敬老院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大多数老人正在睡午觉。队长丁泽便利用这段时间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下午活动开展计划。队员们纷纷阐述自己的想法,最终确定了为老人按摩、陪老人聊天、和老人一起包饺子等活动。实践队员们还担心不知道和老人们聊什么,害怕出现冷场现象,便着重讨论了话题的选择。
随着日头西沉,越来越多的老人离开自己的房间来到了活动室,有的老人聚在一起打牌,有的老人则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慢悠悠地喝茶。实践队员在和老人们聊天时才发现之前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老人们十分热情,就像是小“话匣子”打开了开关,话语倾泻而出。实践队员们也时不时地给老人们分享一些有趣的段子和小视频,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此外,成员们仔细地询问了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了他们对居住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的需求,帮助他们打扫卫生。
不知不觉间就快到晚饭时间,部分实践队员去了厨房,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大白菜、肉以及现成的饺子皮。同学们剁馅,老人们帮忙拌馅,最终在倾力合作之下,一个个圆滚滚的饺子出现在砧板上。“咕噜噜,冒泡泡,翻一翻,装个盘。”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出锅了。
等到敬老院之旅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同学们和老人们欢笑地挥手告别。漫天星子闪耀在夜幕中,同学们坐车离开了大宗村。这一趟“旅行”很平凡,但是收获满满。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以孝敬美德为精髓的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弘扬德孝文化,激励一代代人对孝德文化内涵更自觉去领悟、消化、吸收和付诸实践,倡导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孝亲敬老良好社会氛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7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