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七月十五日派出南京二组成员前往五老村展览馆、南京博物院、高淳博物馆进行线下实践活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与南京地方文化传承的关联。同时,随机采访馆内和展览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并就南京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卫生建设进行交流。
在五老村展览馆内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走过了一个个展台、观摩了一张张照片,逐步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五老村人民自力更生,将最初恶劣的污水横流的生活环境改造成“全国甲等卫生模范单位”的全过程。就是在这样恶劣艰难的环境下,五老村人民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将远近闻名的“苦恼村”改造成“爱国卫生运动模范”,还因此受到了国家的表彰。现在的纪念馆还是保留了当年的样子,有幸让我们这些后继者,得以一窥先辈当年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模样。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参观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晏恺 摄)
五老村的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浩浩荡荡的现代化其中一个缩影、一面旗帜。卫生运动伴随着新中国数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观摩学习后收获颇丰。出生于新中国最好的时代,没有经历过蚊蝇漫天、污水横流、积贫积弱的时代,通过照片和文字我仿佛就要与先辈相拥,敢为人先、奋进创造、埋头苦干的精神早已经从照片来到我的心里种下了奋斗的种子。我们今天有机会坐在窗明几净的校园里、走在宽敞整洁的马路上,不禁联想到纪念馆中污水塘、垃圾堆的照片,感叹前辈建设者们的奋斗,感叹作为青年人肩上的历史使命。先辈们能在交通闭塞、基建落后的年代创下一个又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而处于物质财富如此富饶时代的我们也应当担起历史和人民的众望,不负先辈建设者们的心血与重托,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向着更美好、更现代化的新中国奋进开拓。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南京博物院,在参观结束主要的展厅展品后,队员们展开了随机的采访调研。我们首先与一名正在馆外休息的退休老干部就南京市的传统文化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刻的交流。对于南京市的传统文化,例如南京方言为基础的南京白局的表演形式,这位老先生表示,方言的传承刻不容缓,这种表演形式既可以让大众了解到南京方言的有趣和魅力所在,又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去学习和传承方言。而作为南京的学生,我们的成员也感到汗颜,因为我们自身对于南京白局等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都知之甚少,更不要谈去传承了。因此,我们也意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更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与实践中去充实自我并传承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参观者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晏恺 摄)
团队成员也采访到了同为大学生的游客,由于这名游客并不是南京本地人,对于南京本地文化知之甚少,团队成员更加意识到了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时不我待,需要加快步伐,跟上时代,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地方特色文化,让南京地方特色文化不被历史的长河淘汰。同时,我们也在与这名同学的交谈中更加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要性。可以说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精神文明的传承,但是这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基础;而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更深层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可以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五老村精神”已传承70余载而历久弥新,早已成为秦淮人乃至南京人争先进位,开创人民生活“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坐标。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以国家的建设者为榜样,不断弘扬和传承奋斗精神,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时代在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越来越难以传承下去。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需要我们加以重视,才能协调发展。作为大学生,我们会再接再厉,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砥砺前行。
通讯员:刘晏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