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长安大学“走三边访塞北明珠,同筑梦谋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看望“

来源: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 作者:潘映成 陈浩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长安大学“走三边访塞北明珠,同筑梦谋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看望“七一勋章”获得者

“治沙英雄”——石光银

长安大学

“走三边访塞北明珠,同筑梦谋乡村振兴”

暑期社会实践队

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以北,面积约为4.2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在蒙语中,“毛乌素”意为“坏水”和“寸草不生之地”。据定边县志记载:县属北部处于毛乌素沙地边沿,大沙尘暴,埋没禾苗,或冲蚀表士,裸露苗根,或冲散羊群,撞死牛驴,农牧业生产备受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1956年至1982年期间,定边共出现大风扬尘天气642次,平均每年出现24.7次。

石光银,1952年2月出生于定边县原海子梁乡,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数十年,以“治理荒沙、造福人民”为自己的使命,他一生都在同沙漠、同贫困作斗争,带领这里祖祖辈辈受风沙侵害、被贫瘠土地所困的乡亲们以坚毅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创造了治沙奇迹,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荣获“七一勋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等荣誉。

“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

石光银治沙展馆

7月24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石光银治沙展馆。展馆内,“初心不渝,沙海造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众志成城,薪火相传”三个篇章展示了石光银和定边人民群众同沙漠与贫瘠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事迹。为了筹措买树苗的钱,石光银卖掉了家里的几十只羊和1头骡子还四处借贷,为了方便治沙,他举家搬迁到了风沙最大的四大号村,带领7家农户一头扎进茫茫荒漠,树种到哪里,人就住到哪里。从1968年带领群众苦战3年在不毛之地种活了树林,到1984年带头响应个人承包治沙,再到1988年战胜治理难度最大的狼窝沙,40余年治沙不息,三代人矢志不移,治理了25万亩荒沙碱滩,浇灌出5300多万株乔灌木林。以石光银为代表的榆林治沙人,将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毛乌素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到93.24%,让陕西绿色版图由此向北推进400多公里,偿还了1000多年战争与砍伐的历史旧账,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实践队员参观石光银治沙展馆

实践队员观看展馆纪录片

重温入党誓词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指导老师王子章带领党员在展馆前重温入党誓词,展馆对于治沙事业的生动展示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不怕困难、敢为人先、忠实努力、矢志不渝的治沙精神,坚定了入党初心和理想信念。

重温入党誓词

实践队看望石光银老先生并进行访谈

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看望石光银老先生并进行访谈,实践队成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石光银的认真解答。“一个人不管有文化与否,能干成一件事就行了!我当时就心想,我这辈子就把这荒沙治理好,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洲。”“不治沙就拔不掉穷根子。我是党员,必须站出来给大家做个样!”他的这些话深深印刻在了实践队成员的心里。

实践队成员看望石光银老先生并进行访谈

访谈记录:

实践队成员潘映成:石老先生您好,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治沙工作一线?

石光银:首先,“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过去,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穷人,一直在吃沙尘的亏。其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宣誓的时候说过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自私,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对人民做出贡献!我是五十多年的共产党员了,这就是动力。再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忘记初心,我们的初心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没有奋斗就没有幸福,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

实践队成员陈浩:石爷爷您好,刚刚参观时我们也了解到您还出资修建了两所学校,可以给大家讲讲吗?您有什么想对我们青年人说的?

石光银:为什么要修学校呢?人们没文化就太难了,不认识字,吃苦一辈子。孩子们可不能不识字!我们没文化就算了,都过去了。一代人与一代人是不一样的。此外,你们青年人一定不能忘记前辈们做出的贡献!我的期望就是:第一要好好学技术,第二要努力学技术!要学到老活到老,要和实际相结合,不要学成“书呆子”。

实践队成员何博航:石老先生您好,请问在这么多年的治沙工作中,有没有什么阻力呢?

石光银:家里人、乡亲们一开始都反对啊!都叫我“石疯子”。当时我卖掉家里的84只羊和一只骡子去治沙,他们都抱着我哭,但是咱们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去干!种下的树成活了80%,后来几年,我的家人们和乡亲们都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了,都支持我鼓励我一起干。所以说,人们对任何事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实践队成员叶锦石老您好,您刚刚提到了共产党人的信念,请问您是如何理解的?

石光银:人们都说,“白头人送黑头人”是最难,最悲苦的一件事,我的儿子38岁就走了。当时好多人都放弃了。我心里也盘算着,要么不干了!东西都充公给政府吧!后来又想啊,这个事业还没干成啊,正在紧要关头,我当时和大家都化悲痛为力量,把树苗全运到地里栽种了,我就想着,我的儿子是儿子,人民千千万万的儿子不也是他们的儿子吗?这些同志们都在前线。这就是信念啊,共产党人的信念。

参观林场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是石光银践行了40多年的誓言,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脚步从没停下,带领乡亲们先后治理了25万亩荒沙地,硬是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出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治沙最终是为了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也是石光银一直以来的心愿和奋斗目标,他带领乡亲们造林固沙5万多亩植树5300多万株,如今治沙公司年产值达1亿多元,纯收入上百万元,极大提高了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治沙与致富形成良性循环。

人进沙退,点点绿洲连成片

岁月流转,治沙英雄仍当年

如今

年过古稀的石光银仍坚守在治沙一线

他的治沙故事还在继续

团队合照

部分内容来源:

石光银治沙展馆介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报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25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桃李满乡情,春风化雨润

桃李满乡情,春风化雨润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18日电(通讯员王西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的素养则直接决定了…… 桃李先锋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研讨助成长,实践助行知

研讨助成长,实践助行知中国青年网临沂7月23日电(通讯员解帆)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桃李先锋”暑假社会实践队于7月17日通过线上研…… 桃李先锋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以师为根,桃李满园——乡村教师满意度调研:从准备到深入的全面探索

以师为根,桃李满园——乡村教师满意度调研:从准备到深入的全面探索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25日电(通讯员陈俸毅)乡村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农村人才、推动乡村…… 桃李先锋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共筑乡村教育美好未来

探索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共筑乡村教育美好未来中国青年网临沂7月23日电(通讯员孙晓欣)为了解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学效能的具体情况,并研究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策略,曲阜师范大学地…… 桃李先锋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启智润心育桃李,逐梦笃行为先锋

启智润心育桃李,逐梦笃行为先锋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17日电(通讯员冯宇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深…… 桃李先锋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乡村小学调研,探索乡村教师现状

深入乡村小学调研,探索乡村教师现状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21日电(通讯员朱叶雯)2024年7月11日,地理与旅游学院桃李先锋实践队走进涛雒镇中心小学,展开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实践参观活动。…… 桃李先锋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春风化雨润桃李,乡村教师守初心

春风化雨润桃李,乡村教师守初心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24日电(通讯员周振旋)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乡村教师们扎根基层托起希望,赋能未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桃李先锋”实…… 桃李先锋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春风化雨润心田: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

春风化雨润心田: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21日电(通讯员翟远晴)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作用。为了更…… 桃李先锋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三下乡社会实践|先锋领航,打造闽烟新队伍
为丰富学生认知,加深对于轻化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安徽学子三下乡:让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迸发
为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践推动乡村振兴理论,在实践调研中增加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月29日,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赴铜陵市、滁州市社会实践队去到了位于铜陵市枞阳县黄冲村,走进乡村…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本节党史教育课是对党史红色故事的介绍和讲解,给大家介绍的故事分别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藏在衣柜里的父子亲》和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半条棉被》。结合小佳老师的视频宣讲,小佳老师带大家感受当时毛…
安徽学子返家乡:汇聚力量,打造清洁城市,提升城市环境
安徽学子返家乡:汇聚力量,打造清洁城市,提升城市环境。中国青年网宿州7月27日电(通讯员葛雨衡)7.25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响应国家与学校的号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会活动,队员干劲满满,…
访一线名师,解教学之惑
为积极响应学校“小学期”暑期活动,锻炼本科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好“小学期”中的优质教师资源,生科院赴芜湖“小学期”专项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日采访了合肥一中的钟琪老师,就教学方面的相…
萤火之行:百年党史入童心,红色精神永传承
大学生网报泰州7月10日电(通讯员朱贝烨)“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
邵院学子三下乡:初心如磐,支教护童心
本网讯(通讯员刘舒程)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为响应国家对青年的号召,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2023年7月26日邵阳学院赴新邵县湾里村“快乐英语”教育…
直播助农,以网络赋能乡村振兴
大学生网报7月27日电(通讯员:李宏)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体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7月6日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滴水涟漪实践队前往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北城村开展直播助农…
诚信做人,快乐成长
成长,亦是孩子们的向上,是我们对他们的肯定。在这次三下乡志愿服务实践之中,无疑我们每一个志愿教师获得了许多,大家变得越来越放得开,对课堂进度的把握也越来越到位,对每一节课堂也越来越享受,这些变…
安徽学子三下乡:探小岗风貌,悟改革源头
为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创新意识,深化改革精神,强化青年担当,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赴铜陵市、滁州市社会实践队于7月4日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