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工作是高校“三全育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学们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以国家资助政策为抓手,勇担“扶智”使命,把资助政策的温暖火种播撒在祖国大地上。巢湖学院“乡村振兴必有我,资助政策下乡行”理论普及宣讲团在指导老师吴娜、徐红杏的带领下,前往安庆市痘姆乡以及霍邱县大墩村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对国家资助措施和育人成效的宣传,让国家资助政策走进乡镇,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探索新思路,倾力齐准备
团队成员多次与指导老师召开会议,在交流中不断开拓创新思路,探索现阶段经济困难学生需求,精心制定实践规划。一波波热切的思维碰撞,积极发表的意见与见解,同学们共同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谋划策。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在出行路线、安全保障、经费保障、联络实践地点、制作问卷视频、整理采访提纲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7月11日早上,团队成员乘车前往安庆市痘姆乡。座谈会上,痘姆乡党委书记汪峰以痘姆乡脱贫攻坚成效为切入点,介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当前资助政策所取得的成效。他希望调研团队能够将国家资助政策更好地推介给村民,让资助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团队指导老师吴娜向大家介绍了团队的活动目的和内容,简要说明了巢湖学院大学生资助工作概况和国家资助政策最新政策调整内容,双方就学生资助工作在育人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入户广宣传,政策暖人心
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受资助学生家中进行调研访谈。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即使在受资助学生家庭中,也存在家长对于资助认定标准、申请流程等相关内容不太了解的情况,大家以国家资助政策、资助措施、育人成效为宣传重点,用通俗易懂语言向村民介绍资助政策相关情况。采访中,一位五年级的受资助学生引起团队成员注意,“我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那么辛苦”,信念坚定的孩子用稚嫩的语言让大家切身感受到资助政策的力量,体会到资助政策的意义所在。手把手传递,面对面交流,成员们通过走访、发放问卷,将国家、学校与家庭紧密相连,让困难学生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
资助下乡行,走“新”更入心
霍邱县长集镇大墩村,曾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由巢湖学院对口帮扶,几年的帮扶,这里贫困人口发生率从17.6%降至0.19%,2020年,学校扶贫案例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因贫辍学”,学校对入学的霍邱籍贫困大学生优先落实学费减免、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各类资助政策,全额减免经济困难大学生学费。近三年来,学校资助霍邱籍全日制在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五百余人次,提供各类奖助学金169万余元。
针对大墩村乡村振兴基础,团队调整宣传方式,了解到存在群众落入以资助为名诈骗的圈套后,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精心准备情景剧《谨防以资助为名诈骗》。情景剧结束后,同学们向现场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同时进行讲解,一对一服务,解答家长困惑,倾听学生心声。
言语传政策,希望寄青年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对大墩村中心校马校长进行了专访。马校长从资助类型、资助力度、认定流程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大墩村的国家资助、学校资助、政府资助三种形式。同时在与马校长的对话中,同学们也深刻感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更新与完善,“无需学生申请,直接下发资助”,马校长告诉团队成员,目前大墩村积极构建以数字引领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为推进学生资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学校利用大数据平台为全校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定期动态更新,由学校对每一位贫困学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甄别,确定贫困等次,精准帮扶。数字化的应用,在提高精准度以及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切除后顾之忧。
凝心聚力,立德树人,促乡村振兴。国家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资助育人模式,实现了“扶贫,扶志,扶能”的有机结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团队秉承着将“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落实资助育人政策,主动宣传、精准服务,通过入户宣传、调研,扩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覆盖面,确保政策知晓率和资助工作群众满意度,将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传递给学生、家长及其社会,推动全社会形成了解资助、关心资助和参与资助的良好氛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做到将资助宣传工作落细落实,传递助学筑梦铸人的国家爱心。(文/陈冠楠、徐红杏图/阮杨、张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95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