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农村快旅”社会实践团
---承袭养蜂技艺,助力乡村发展
2023年7月24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农村快旅”实践团在镇雄县赤水源镇马店村对驻村养蜂人进行实地采访,通过对创业人刘伯伯的介绍,团队了解到养蜂人通过坚持不懈的文化技术资源挖掘、梳理和父辈传承,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因地制宜的养蜂技术。
根据实践团的了解,刘伯伯意识到在城市打工并不容易赚到钱。尽管他在外拼搏多年,但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因此,他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回乡创业。2023年3月,刘伯伯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他养蜂的规模已经达到80多箱,并且正在不断扩大规模。这显示了刘伯伯对养蜂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努力。他的创业旅程充满挑战,但他对于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怀希望,并致力于将养蜂事业发展得更加成功
图为刘伯伯的部分养蜂基地
根据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的情况,刘伯伯从小就受到父辈们的养蜂技术的影响,他通过网络和相关文化知识不断补充自己的养蜂知识。他也将一些养蜂小知识普及给团队其他成员。刘伯伯表示:“养蜂是一项需要有爱心和耐心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发展,我们才能了解小蜜蜂的动态,并且才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蜂蜜。”刘伯伯还介绍说,一个蜂箱通常有10个巢础,每个巢础可以产出大约4斤的蜂蜜。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团队成员们对养蜂的过程和产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刘伯伯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巢础制作过程
“巢础”是蜜蜂建立脾脏的基础,主要作用是让蜜蜂根据巢础修筑出整齐且坚固的巢脾,以防止巢脾因负重而掉落。巢础还可以控制分蜂,即防止蜂群中出现破坏巢础的蜜蜂,从而避免蜂群出现建造雄蜂脾的情况发生。此外,巢础还可以预防病虫,如中蜂烂子病和巢虫。
图为刘伯伯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巢础的作用
为了应对夏季高温,养蜂人会给蜂箱附上草皮,以防晒和降温,避免蜜蜂因为酷热而“离家出走”。而在冬季寒冷时,他们会为蜂箱挖掘地洞,利用竹筒通风,并使用塑料纸封箱来保暖。同时,他们还会将产出的蜂蜜喂给蜜蜂,以确保它们在冬季不会因饥饿或寒冷而死亡。此外,养蜂人还自己制作了收蜂笼,使用竹片编制,并且在表面覆盖牛粪,以达到避光的效果,用于在野外收集蜜蜂。这些措施旨在为蜜蜂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它们能够安全度过夏季和冬季的极端天气。
图为刘伯伯为实践团成员展示收蜂笼
根据实践团成员从刘伯伯口中了解到的信息,山区养蜂在空地广阔、野花丰富的自然环境中,所产出的野生蜂蜜不仅味道香醇,而且营养价值可能比一般蜂蜜更高。然而,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是庄稼地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导致蜜蜂在采蜜过程中采到沾有农药的花蜜,这可能导致蜜蜂中毒并大量死亡,同时蜂巢也会受到污染,给养蜂人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尽管野生蜂蜜有着诱人的特点,但养蜂人仍需要密切注意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图为刘伯伯为实践团成员介绍被污染的蜂巢
在这个物种丰富的自然环境中,大自然具有双重作用,既是保护蜜蜂的乐土,又是它们面对一群强大天敌的挑战。举例来说,像猎食蜂蜜的虎皮蜂和偷吃蜂蜜的糖蛾等天敌,给蜜蜂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图为刘伯伯捕捉到的蜜蜂天敌标本虎皮蜂
刘伯伯向实践团讲述了养蜂过程中的收蜜时机和蜂蜜的不同类型。据他介绍,他们一年会进行两次收蜜。第一次是在农历5月份进行,被称为白花糖,市场价大约在200元至300元之间。第二次是在10月份进行,被称为封盖蜜,市场价格大约在300元至400元之间。这两次收蜜得到的蜂蜜颜色不同,价格也不同。
由于目前刘伯伯的养蜂规模较小且处于创业初期,蜜蜂产量周期较长,导致产量不高。因此,他们的销售途径主要是通过私人上门购买和熟人介绍购买。快递外销的成本较高,同时蜂蜜规模又相对较小,所以销售途径相对有限。
随后,刘伯伯带领部分实践团成员进入养蜂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详细介绍了蜂箱的结构以及蜜蜂的分工关系。他还向大家普及了一般蜜蜂和蜂王的区别,为团队成员提供了深入了解和知识的机会。
图为刘伯伯养殖的蜜蜂中的一小部分
此次参观对于实践团成员们对蜂蜜产业以及生态保护的认识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深入了解了蜂蜜的生产过程、蜜蜂的分工与生态作用,认识到蜜蜂对于花粉传播和花蜜采集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加深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
图为刘伯伯和部分实践团成员在养蜂基地前的合影
撰稿人:熊雪琴、曹新
通讯员:郑丹
摄影:向君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2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