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苏州美食,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青年网苏州7月17日电(通讯员 戴丹妮)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谈到美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人将好吃的东西定义为美食,有人将好看的食物称作美食。最终能称得上美食的归结为这三点:一要让嘴巴吃着觉得舒服;二要让眼睛看着觉得舒服;三是既符合环保理念又能保持原有风格特色。或许有人会觉得我的要求过高,其实,这样的美食在中国有很多,只是需要用心去发掘。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苏州美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苏州美食文化。
苏州山塘街 山塘街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西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闾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7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唐朝时期,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开挖成山塘河,傍河而建的古街被称为山塘街,沿街均为古建筑。古建筑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为几落几进构成的建筑群体,纵向为落,横向为进。
许多餐饮老店在山塘街上扎根了几十年,见证了老街的岁月变迁,也陪伴了几代苏州人生活与成长。这些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每每想起,每每尝到,都让人倍感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作为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的美食浓缩着苏州千年的味道。这里既是各地食材的集散地,也是餐馆小店林立的美食区。在这里,人们闲适地地过着油盐酱醋的恬淡生活,享受地烹饪着代代相承的美食,同样精细地面对着日食三餐之外的生活琐事。
山塘街有着许多老店,也有许多种类的美食。鑫震源生煎供应苏州特色的生煎馒头,皮薄肉多,轻咬小口吸溜一下,汤汁的鲜美能瞬间萦绕唇齿间。不过有点肉馅便是苏州风味,带着甜味,鲜甜。采芝斋创于清光绪十年,是一家销售糖果、蜜饯、炒货、咸味等五大类的苏式食品的中华老字号名店,店里的脆松糖,脆脆的糖果包裹着松籽仁,咬一口满嘴飘香,定会给你带来十足的幸福感。江南蟹壳皇这家人气小店,一天可以卖出数千只蟹壳皇,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售卖的蟹壳皇有葱油、萝卜丝、芝麻糖三种口味,蟹壳皇形如螃蟹壳,小小一个,上面散满芝麻,咬一口,扑簌簌地往下掉渣,满口都是酥香。马栋佩烧卖已经营二十多年了,店也越开越大。每只烧卖的份量在125克左右,差不多有一个手掌大小,馅料有糯米、开洋、香菇和肉丁,浓油赤酱,咸中带甜,软糯可口。
苏州常熟
常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代代人对常熟小吃的传承、创新,让它独具魅力,自成一体。常熟小吃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梅花糕、蕈油面、鸭血糯及石梅盘香饼。它们各自有着各自的奇妙风味,有着专属于它们的发展历史。
梅花糕是江南著名的风味特色小吃。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就成为江南地区最著名的传统特色糕类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故作品尝,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拍手称快。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流传至今,梅花糕不是常熟独有,但是常熟的周氏梅花糕绝对是其中的翘楚。虞山蕈油面是江苏常熟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金秋九月,配着一壶黄酒,来上三两只大闸蟹,是常熟人的初秋必备,鲜甜的蟹肉进到嘴里时,感觉到整个丰收的秋季,极会吃蟹的常熟人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就将螃蟹吃得干干净净。
当下人们对于苏州美食发展的窘境却抱有明显的冷淡态度,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苏州美食残余的生命力或许已不足以维持它的存在与发展,最终变成人们模糊的记忆被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碾压在尘土中。为了让传统美食可以继续流传,应该大力鼓励手艺人制作并且发扬,让他们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使更多的人们了解从而激发其兴趣。因此,政府可以为手艺人提供福利,在地税、店面租金等生产环节上给予优免,以此能够鼓励生产者大力生产,消费者乐意消费,从而传承民俗小吃。我们也应该宣传苏州传统美食,并通过创新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通过学习、尝试、分享、宣传等方式来承传家乡美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其独特的魅力;熟练运用互联网,扩张苏州美食文化的知名度。从而使传统美食文化可以得以传承,渊源流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7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