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学子“三下乡”:追溯红色记忆与巧手创造世界
大学生网报桂林2023年7月13日电(通讯员 张金兰 张国林徐静仪)为深入了解勇村文化,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湛江科技学院“心连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2日早上9:00前往勇村抗日时期村民避难的岩洞,亲身到实地感受村民躲避日军的环境,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成员们在此过程中了解抗日时期的英雄事迹,以优秀的前辈为榜样,学习先辈的精神,让红色文化融入到队员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
追寻红色足迹,悟青春之担当
当日上午,在老书记的带领下,调研小组来到勇村抗日时期村民避难的岩洞,因为岩洞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这里便成为了民兵抗击敌人的不二之选。1945年7月22日,沿桂梧古道从平乐县方向溃退至勇村的日军,与驻扎在勇村的鬼子会合后,欲往阳朔县城及桂林方向撤退。勇村的徐以华、易忠福与乐响村的覃运来等村民,面对近千名日寇,仍无所畏惧地在香炉山架上重机枪与日寇抗衡。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岩洞就变成了村民乘凉和玩耍的好去处。村民们还会在岩洞中举办活动,载歌载舞。此外,岩洞又称溶洞或洞穴。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大岩门”岩洞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洞穴,拥有丰富的地下河道、石柱、石笋等自然景观。
红色记忆,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温暖,象征着力量,象征着未来。成员们来到岩洞内部,听着老书记讲述着一些关于岩洞的历史故事,老书记的话语在调研小组成员的记忆中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种信念要坚持下去,对于新时代的队员们来说,就必须在思想上和学习上拧紧螺丝,自觉做理想信念的继承者。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史上的壮美诗篇。
图为调研小组在岩洞内所看到的景色。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金兰 供图
巧手创造世界,放飞指尖梦想
当日下午,还有极其热闹的手工课,在第一节手工课上,小老师们拿出扭扭棒,把它们分发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对扭扭棒十分感兴趣,静仪小老师教孩子们利用扭扭棒制作很多美丽的小花朵。不同颜色的扭扭棒交叉缠绕,一朵朵花朵在孩子们的手中绽放,在各位小老师的协助下,小朋友们很快掌握了要领,他们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创意作品,扭出他们心中美丽的夏天。在小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小朋友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殿堂,尽情创作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虽然孩子们年纪很小,但是动手能力却一点也不差,他们还会把自己设计的作品送给在场的小老师。
图为徐静仪小老师收到孩子们的创意作品。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铃 供图
在第二节手工课上,小老师在讲台上为大家介绍苏珊纸飞机,并示范苏珊纸飞机的折法。随后把折纸分发下去给小朋友们,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开始折出属于自己的纸飞机作品。“姐姐,姐姐,快来看看这里要怎么折呀?”一个小男孩着急的问道。“姐姐,快来看看这个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为什么飞不起来呀?”另一个小女孩问道。就是这么几个问题使得教室一瞬间又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们非常活跃地提出在折纸飞机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小老师们都耐心地为孩子们解答。小老师们对于翻折步骤都有很详细的讲解,在小老师们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陆续折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纸飞机。
图为小朋友们高举自己的纸飞机作品,准备放飞它们。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铃 供图
在这一下午的手工课上,整个教室充满了稚嫩的童声和热情洋溢的笑容,小朋友们的眼中更是透露着自然的纯真,这一节手工课使小老师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湛江科技学院“心连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来到勇村进行支教,队员们都在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1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