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探忆·裕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湖北省竹山县华家湾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团队成员在竹编非遗传承人肖老先生家里体验竹编文化。
竹编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物中就有竹编器具。竹编工艺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实践团成员来到肖老先生家中,在先生的客厅里陈列着他最具代表的竹编作品以及,在实践团成员的访问下了解到,老先生从小学习竹编,一直潜心钻研竹编技艺。
肖老先生向实践团成员讲解到:竹编工序比较多,先要刮掉竹子外层青绿色的表皮,再砍掉竹节上突出的部分,接下来运用多种刀法把竹子加工成厚薄、宽窄甚至弧度都一致的篾条后,还要通过烤、蒸、煮、晾、盘等环节对篾条进行定型处理,然后放在专用的扣架上进行串编,才能制成工艺品。通过肖老先生的讲解,使得实践团成员深刻的了解到竹编工艺的历史及制作的不易。
同时从肖老先生口中团队成员得知:竹编的后代传承人仍无合适的人选。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为竹编工艺制作极其复杂、制作周期长而繁琐,有长期坚持竹编手艺并热爱竹编手艺的人较少。同时面对复杂的制作工期,竹编手艺人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经济回报却低,这使得一些即使热爱竹编工艺的传承人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从事于其他行业。这不禁使的团队成员陷入了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思考:在中国非遗传承与生活经济压力面前该如何选择?
实践团成员通过向肖老先生学习竹编工艺品,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学习竹编工艺所需的精神特性。充分感受到竹编工艺制作的不易。通过以上详细的活动实践,使得实践团成员对洛宁竹编工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编辑人:廖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40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