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互助养老实践调研队开展线上调研活动。家族邻里互助养老顾名思义就是家族成员之间或者邻居之间相互帮扶共同实现“老有所养”的养老模式。
互助幸福院具有和其他养老模式不同的特点,它更适合在农村普及推广,这一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农村自建互助幸福院,政府进行一定的补贴,老人花费少。村委会是互助幸福院的建设和管理主体政府补贴来维持幸福院的运转,每建成一套“互助幸福院”,剩下的配套措施由政府负责,住满的政府会给一定的经费,入住的老人自带米面油就可以了,每位老人每月花销只要二三十元。第二,老人互助提供服务,自我管理,不需要专职服务人员。利用集体的闲置房屋,稍加改造就可以入住,这一方式很适合一些经济不发达的乡村。在运作过程中,农村集体只需负担水、电、煤等费用即可,一所互助幸福院,除了建设投资外,院内每年的电、暖等各项开支只需要几千元,而就这几千元便能解决全村几十名老人一年的养老问题。在互助幸福院里,老人们自愿入院,来去自由,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养老,离家但不离村、离亲但不离情、离户但不离土,这一养老模式深受广大农村老年人的认可。
互助幸福院费用低,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深受农村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欢迎。其最大的特点是,居住在里面的老人大多都是来自一个村的,彼此都很熟悉,老人之间能相互提供帮助和照顾,子女外出打工经商也没有了后顾之忧。随着幸福院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地区申请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这种养老模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目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内部运行模式是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但是这种单方向的付出缺乏有效互动与激励,主要依靠低龄老人的奉献精神来维持运行,而低龄老人的体力、精力毕竟有限,这就给幸福院的持续运行带来很大的难题,也使得低龄老人对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存在不确定性。目前,邢台县农村幸福院平均入住的老人们大约有10个人左右,且互助养老只是存在于互助幸福院内部,假如将来入住的低龄老人减少,这些给高龄老人们提供了早期服务的老人将有可能享受不到养老服务,这都会影响到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
中国农民的传统互助是以情理为基础、以习俗信任为纽带、以利益反馈而非利益交换为存续条件,一定程度上,这种效用与美德的双重价值伦理意蕴是传统互助文化保持生命力的基因所在。同时,孝亲敬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更与乡村互助文化有相似的价值归旨,在乡村社会的伦理环境中依然有着重要的道德规制作用。因此,破解观念制约,树立积极老年观和养老观,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乡村养老文化,以此筑牢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的价值根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03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