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巧手绘锦绣,靛蓝染春秋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邵明阳

中国青年网淄博7月17日电(通讯员 邵明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情况,2023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 “齐梅吹雪”工作室,深入体验和学习扎染和蓝印花布手艺,助力传统手艺的在新时代、新技术下的创新发展。

在新媒体和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日,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通过媒体手段出现在大众视野,实践前期,实践队员通过抖音平台与“90后”手艺人刘峥老师取得联系,在确认好天气状况与时间后,实践队员来到刘峥老师的工作室,开始今日的体验活动。

一扎一染,古韵今亲

初入工作室,实践队员便被满墙的创意工艺品与古色古香的建筑遗迹所吸引,一股穿越千年的质朴与纯粹扑面而来,刘老师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作为一名青年设计师与手艺传承人,他从事和热爱这项工作已有八个年头,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方式,在古朴的艺术作品中融合不同的元素,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创新作品的表现形式,让古韵与时尚融会贯通。

图为刘老师指导实践队员扎棉布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接下来,实践活动进入正题,在刘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开始用脱脂的棉布制作鱼鳞纹扎染作品,由细绳从棉布一角向内卷,结束后用力将卷好的布扎紧,等待进入浸染的过程,成品将呈现一片片的鱼鳞累积,相互交错的纹路,是较为基础和简单的扎染方式。此期间,刘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了由平针缝绞法、任意打结扎法、包豆子花法等方法完成的作品,“财源广进”“百花齐放”……各式各样的扎染作品彰显着独一无二的文化风韵。

月白天青,布里生花

扎好棉布后,队员们跟随刘老师移步染缸。队员们了解到,这一缸染液的原料也大有来头,由天然植物板蓝根、寥蓝等制作出靛泥,加入高度白酒、草木灰或工业碱、清水、冰糖等,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发酵成我们最终需要的染液。将扎好的布料浸入染缸,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颜色的微妙变化也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图为刘老师指导实践队员浸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扎紧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无法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更深刻了些。一棉布、一针线、一靛蓝,经历了层层渲染与自然干燥,纯白的棉布也盛开举世无双的文化之花。

创新赓续,数字助力

在数字化时代,非遗传承渠道的数字化、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不仅在于提高非遗的社会能见度,拓宽相关非遗产品的销路,更在于带来非遗保护传承理念的创新,进而为非遗衍生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等提供助力,在保护、传承中形成一种新的知识生成和经验传递,让非遗在创新中“活”起来。

在扎染作品晾晒之余,刘老师开始向队员们介绍墙壁上悬挂的作品,“从前蓝印花布家家户户都有,用于桌布、床上用品,现在生活变化了,大众的选择多了,传统文化创新要跟着时代走”,一个小小的桌面摆件,融合了扎染、刺绣、书法三种元素,既满足现在年轻人文艺风的需求,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创新发展,清新脱俗的气质刹那间便体现出来。

图为刘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崔贵珍 供图

除此之外,刘老师向实践队员们分享到,从2021年接触新媒体平台,初心是借助这个途径让更多人走进和了解非遗,逐步体验和传承非遗,让沉淀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现在看来,实践队员通过新媒体发现扎染、体验扎染,更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非遗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今,新媒体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利用互联网让更多人、更多青年人“看见”非遗,发展创新非遗融合就是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碰撞,由此为新时代的生活者打造一个具有生活意义的共同空间,从而让非遗因重新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而获得新生。

图为实践队员与刘老师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邵明阳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2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以我之名,诵读我心 ——“追希”特色课堂之朗诵课

赋予文字灵魂的是人。汉字与汉字拼接组合,可以是归心似箭的思乡情切,可以是壮志未酬的满怀豪情,可以是你侬我侬的恩爱纠葛……朗读汉字,将自我将设身处地,体会汉字中的真情实感,触……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称呼里的故事 ——“追希”社会实践之小小感悟

称谓,有长者的期许,有家族的传承,有父母的疼爱……姓名称呼,三两个方块字里,有着自己的故事。在“追希”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看着队员们一个个收获了新的称号,这是新……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队之走廊声色有感

人群带来喧闹,有孩子的地方就充盈着欢声笑语。孩童的天性注定了他们不会被狭小的四方天地所束缚,走廊也在日常绽放着不一样的烟火。喜欢在走廊上蹦跳着的人儿,也就慢慢爱上了教室外那……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之回忆初心

我曾经期待着,我怀着美好的心情,站在讲台上,期待我能成为孩子们最温暖的校园回忆,遥望着目送我的学生远走成人……我曾被温暖过的岁月,想要小心翼翼地反哺滋润孩子们的人生。教师,……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之可爱的人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不一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追希”党员社会实践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背后一定有一群可爱的队员在默默地付出着。“追希”党员社会实践队的十天旅程即将到站……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之趣味英语课堂

“你和我,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哪怕在天涯流浪,举头同望一轮明月,就能找到故土带来的眷恋,这就是文化的纠葛,这就是文明的赓续。当机械的齿轮开始契合滚动,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里……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之升旗有感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鲜艳的五星红旗,正随风飘扬在平石小学的半空。这会是本次“三下乡活动”“追希”社会实践队十天来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也是最后一次。操场上……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追希”社会实践队之孩子们的娱乐

形容童年,会用肆无忌惮、会是天马行空、会有无拘无束、会说多姿多彩。干净得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孩子,没有世俗的污浊,也没接触生活的沉重,无瑕透彻,一点点惊喜就可以开心上一整天。孩…… 何嫒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今年冬季,宁波财经学院组建了一支由5名成员组成的“赤心”实践小…

最新发布

赏历史的彩虹,燃千年的窑火
为了深入学习、领悟党中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所在,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暑假社会实践队部分队员于2023年7月15日,来到德州宋窑红绿彩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悠悠千载大运河…
以爱传温度,用心续红脉
以爱传温度,用心续红脉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放在心中,铭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对党员的要…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传统村落现风光 资助政策进乡村
(通讯员高佳)七月清晨,天空湛蓝如洗,仿佛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晴空上朵朵浮云,它随风起舞、悠闲自在,为天空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微风在空气中漫游,轻轻翻动行人的衣襟,吹动一片片树叶,小路上响起…
同在一片蓝天下 心手相牵助成长
为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使他们心理健康、学习进步,曲阜师范大学“践行红色初心,共铸时代之梦”实践队于7月12日前往莱芜傅家庄村进行以“同在一片蓝天下,心手相牵助成长”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志愿…
以微薄之力,助教育发展
“青春三下乡”生科院赴芜湖小学期社会实践团队(双扶项目)——以微薄之力,助教育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国农村有着9亿人口,其教育的发展直接关…
中国桑叶茶文化:传统茶饮中的瑰宝
(通讯员禤倩宜)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和制作历史。并逐渐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茶是中国文…
走入秀芽产业基地,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精神,抓住中国特色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7月9日至7月13日,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兴茶之余”实践团前往重庆市永川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基于茶竹村茶…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子开展“预防诈骗,从我做起”宣讲活动
为了普及反诈骗知识,提高群众反诈骗意识,激发社会对诈骗的关注度。7月12日晚,外国语学院“传薪火,入乡村,促振兴”乡村振兴观察团在铜梁区石鱼镇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内含丰富的反诈骗知识宣讲。此次活动…
成果荡徐家,演出送别离
成果荡徐家,演出送别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说:“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
宣纸烙画:以火为墨绘经典
大学生网报7月1日电(通讯员袁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认识非遗文化传承的魅力,树立对非物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