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讯(通讯员 臧亦宇)7月14日,湘潭大学化学学院赴长沙市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造纸之乡上洪村道官冲,开启当地非遗文化调研的第一站——浏阳古山贡纸。
浏阳古山贡纸,起源宋元时期,盛于清康熙年间。在乾隆年间被官府纳用,故被乾隆皇帝命名为“古山贡纸”。因其造纸技术非常之精,在民国时期,古山贡纸不仅在本国销售,还扬名海外。曾于一九三一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银奖。
图为造纸师傅正在工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叶张丽摄古山贡纸工艺繁琐复杂,耗时耗力,需要历经一百二十多道工序,半年的时间才能造出一张纸。为深入了解造纸工艺,第五代古山贡纸非遗传承人黄隆根师傅带领团队成员前往浏阳市张坊镇古法造纸非遗传习所参观学习造纸的详细过程和古山贡纸的历史。黄隆根师傅耐心地讲解贡纸的做法,砍竹麻、打格、洗麻丝、捶麻丝、落湖、起湖、装煌、蒸磺甑、漂竹麻、过碱、踩麻、落槽、做纸、掮纸、焙纸、收纸等工序。从绿竹到贡纸,一百二十多道工序,可见其工艺之繁琐,耗时之长远,能够传承至今,是不可估量的财富和文化底蕴。
图为成员参观古山贡纸博物馆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叶张丽摄为了进一步了解浏阳古山贡纸,黄师傅继续带领团队成员前往造纸现场。造纸的师傅每天需要工作12-14h,并且双手一直浸泡在竹浆之中。
“刚开始周围还有四五家人和我一起造纸,后来迫于经济压力,大多人都外出打工。我靠着这门手艺勉强维持生计,不忍让这份文化手艺失传,好在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我坚持到了现在。”黄师傅和实践团成员讲述道。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工造纸费时长,产量不高,远不如机器效果好。近些年张坊镇政府也依托古山贡纸特色非遗文化,打造古山贡纸陈列纪念馆、学习所等,更有古籍修复师汪帆踏遍十一个省耗费7年而作《寻纸》,众多民间匠人也在大众媒体上传播各类古法流程,促进了乡村文旅的多维融合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在贡纸上书写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叶张丽摄实践团成员高睿说:“浏阳的古山贡纸,历史悠久,是非遗文化的重要内容,应以此为契机,改变传统手工匠人经济窘迫的现状。”
图为团队成员与黄师傅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叶张丽摄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86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