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体会群众生活变化,跟随总书记的指引,让青春再全面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023年7月6日,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花儿与少年”乡村振兴赴泗水实践服务团到济宁泗水圣水峪镇南仲都村展开为期7天的实践服务活动。
学习先进村 激扬振兴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进一步明确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7月6日下午,在南仲都村张韶华书记为队员们安排好住宿后,团队成员跟随青岛农业大学2002级毕业生金庄镇人大主席卢涛的带领下同青岛农业大学李玉武老师和夏老师一同去东仲都村考察。据了解,2019年以来,东仲都村依托其独特地域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不断引入社会资本,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文明村”等称号。走在如画般的小道上,满眼的惬意与柔情,但更多的是对乡村振兴的感叹:与印象中的农村不同,这里没有坑坑洼洼的泥泞路,路边土地上也没有杂草丛生,有的是宽敞的水泥路,极具地区特色的小摊小店,以及吸引人眼球的房屋设计和园林绿化,时不时还有只小猫小狗从你身旁经过,诠释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理念。队员们不禁感叹:原来村子也可以这么美!回看当今中国,需要发展的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很多,时代青年,在游览先进地区之时更要看到肩上的责任,未来是属于一代代青年的,远离繁华的城市扎根基层,又未尝不是一种担当。
图为花儿与少年实践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泗水特色店铺。青岛农业大学 王瑾 供图
用热情之心尽支教 借满腔之爱壮未来
革命先锋陈延年先生曾言:“少年的肩上有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脊梁。”7月7日至7月10日,“花儿与少年”实践团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展开了支教活动。支教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互动各抒己见。从初来之时孩子们的沉默不语,到后来与实践团成员的相谈甚欢,再到最后分别之时的依依不舍,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听到他们毫无保留地诉说,感受孩子无与伦比的纯真。过程中,团队成员既为他们讲述防溺水安全知识,树立假期安全意识,又通过宣传垃圾分类思想,为建设绿色乡村贡献力量,还在课余之时,与孩子们手持同一个画笔,描绘她们心中所想。或许有人言:短短三天,支教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多少的孩子从来没有遇到一个能够温柔相待谈心玩耍的老师,多少个孩子从来没有因为感动和不舍而落泪,又有多少孩子被村里长辈的利益价值还有见识牢牢锁住了梦想和视野。支教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而是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内让他们感悟到学习亦或是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如画画中的乐趣,让他们期待未来的自己,并树立起意识去改变自己,希望未来的他们会因为这三天短暂的陪伴有所改变,哪怕只是几个人,那么也算不负此行。
图为花儿与少年实践团队教孩子们用植物做手工。青岛农业大学 王瑾 供图
观红色革命旧址 忆往昔峥嵘岁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11日,团队在李玉武老师的带领下,到中共曲泗工作委员会旧址暨钱杰东烈士故居参观学习红色精神。行至目的地,参观过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卜算子·咏梅》,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随后参观了人物事迹墙以及钱杰东烈士所在时期的一些物品,不禁有些感慨:看到旧时的中国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看到旧时的青年赴汤蹈火不畏牺牲,看到旧时的社会风云迭起饥寒交迫,不得不感叹当今的安宁。没有战争的硝烟,亦没有流离失所的人群,有的是和平鸽在空中自由地翱翔,有的是春节之时家人们欢聚一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水火总无情,革命英雄的长存浩气,让人动容。
图为花儿与少年实践团队听范海慧讲解。青岛农业大学 王瑾 供图
圣水峪镇党委副书记鹿兵在与团队交谈时提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青年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85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