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晴空万里,阳光融融,暖人心脾,绿荫之下,微风吹拂,村民笑开颜。夏日的微风吹来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鼓动着李渡口村村民热切的看戏之心,同时也促进着“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据悉,为深入挖掘李渡口村文化价值,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数字技术助力李渡口村乡村振兴,平顶山学院“遇见村寨,数字反哺”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7日抵达平顶山市郏县李渡口村展开实地调研。7月11日上午,平顶山市文联、市曲协文艺志愿服务走进李渡口村开展“说唱二十大,曲艺乡村行”采风调研活动,与“三下乡”志愿者一起,为李渡口村村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剧表演,推动着李渡口村寨戏剧文艺的发展。
曲艺文化,魅力无限
平顶山市文联、市曲联多位曲艺老师,利用自身技艺,向李渡口村村民宣传新时期新思想,助力社会主义建设。郭同希老师表演的《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王国奇老师表演的《二十大精耀郏县》等节目,向李渡口村村民传达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提升村民的整体思想水平、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李中山老师表演的《双孝廉》、马松阳老师表演的《王祥卧冰》,将孝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思想道德传播给村民,以提升村民的孝廉思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任永要老师表演的《歌唱河南》,歌颂河南大好河山,河南之美,对于增强村民的地域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郑便巧老师表演的《吴凤祥刺杀日军少将》带领观众回顾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展现了戏曲不仅能够追溯历史,同时也能警示村民砥砺前行,对于警示村民勿忘苦难,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曲艺老师们利用河南坠子、快板、相声等传统技艺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河南方言,向村民展现了中华优秀思想文化、历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筑牢群众基础,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曲艺老师在李渡口村进行曲艺表演。(崔甜甜 摄)
青年助力,文化传承
在此次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平顶山学院“遇见村寨,数字反哺”乡村振兴促进团的“三下乡”志愿者李鸿嘉、常宇恒、顾栩瑜、郭锦锦为李渡口村村民带来了《马街书会》主题朗诵情景剧。打竹板儿进街来,说书唱曲儿乐开怀,在《马街书会》主题朗诵情景剧中,“三下乡”志愿者们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艺术,为在座村民展现了日军侵华的那段屈辱历史。在那段历史中,河南坠子的表演艺人们宁死不为日本人表演,展现了马街书会河南坠子的表演艺人们誓死反抗的抗日精神;同时,“三下乡”志愿者们通过在节目中讲述曾经那段满目疮痍的抗战历史,再现了马街书会的兴衰荣辱,对于当今时代号召新青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三下乡”志愿者们以话剧表演展现出对马街书会历史的尊重,向李渡口村村民展现出“三下乡”志愿者对于文化传承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于深入挖掘郏县李渡口村的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利用李渡口村特色村寨文化、戏剧文艺、书法艺术,以数字技术反哺乡村振兴,带动李渡口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为“三下乡”志愿者进行《马街书会》主题朗诵情景剧表演。(罗金喜 摄)
众人齐心,万里可期
根据实地考察,平顶山学院“遇见村寨,数字反哺”乡村振兴促进团的“三下乡”志愿者们发现李渡口村的村民结构分布不均,以中老年人群体为主,而这部分社会群体对于新思想的接受速度较慢,接受能力较弱。此次戏剧表演活动,“三下乡”志愿者们与平顶山市文联、市曲协“说唱二十大,曲艺乡村行”采风调研志愿团队一起,将戏剧表演舞台建在了村民的家门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村民观看的便捷程度,提高了村民对于表演的整体观看率;同时表演内容以河南坠子为主,利用中老年人普遍喜欢的戏曲风格,通俗易懂的河南方言,潜移默化地向李渡口村村民宣传社会主流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戏剧表演节目从历史、现实、道德等多个维度,向村民传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大”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思想道德、以及文化传承对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对于提升李渡口村村民的思想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表演过程中,“三下乡”志愿者们利用直播等数字技术,扩大了戏剧的传播范围,为深入挖掘李渡口村的文化价值、营造浓厚的戏曲文艺氛围,助力李渡口村文化复兴、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为戏剧表演活动结束后,“三下乡”志愿者们与前来实地调研的市文联、市曲协志愿者老师的合影留念。(李鸿嘉 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要求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与当今社会主流思想相结合,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也需要以青年为代表的传承人,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政府深入调研,青年接力传承,村民其乐融融,李渡口村的文化氛围必定愈发浓厚,乡村振兴也将深入推进。
(撰稿人:夏小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45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