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7月16日电(通讯员 郝婷婷 李喆 韩莹莹)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王村口镇用红色文化涵养人,用绿色资源浸润人,点燃革命老区新引擎,蹚出了一条红绿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路。为了解红绿资源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现状,7月上旬,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红绿相映汇英才,青春赋能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王村口进行调研。
审问之,探寻振兴密码
7月6日,实践团实地走访王村口镇人民政府,对王村口镇人民政府党委委员朱雅青进行了深度访谈。朱委员对近年来王村口镇红绿资源发展概况等作了详细介绍,她提到作为红色古镇的王村口通过开展长粽文化节,促进长粽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全链条闭环提升,以长粽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打造了山区特色的“共富链”。此外,当地还立足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以打造“长三角户外运动休闲生活目的地”为目标,将红军挺进师奋战道路和革命遗址串点成线,举办王村口百里红军古道越野赛,有力推动了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的深度融合发展。之后,团队成员还对当地引进人才李浩做了进一步访谈,他提到遂昌县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了县域史上最优“人才新政22条”,给予了青年人才培养激励服务的全链条全周期的支持。此后,为进一步了解青年大学生群体入乡工作情况,团队还对镇政府、雷迪森怿曼酒店、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的青年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访谈、问卷调查和线上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政府青年工作人员。通讯员 韩莹莹 供图
慎思之,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一组展现当年刘英、粟裕带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战斗经历的大型浮雕映入眼帘,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战斗往事,聆听烽火岁月里熠熠生辉的英雄事迹,回顾师长粟裕制顽敌的传奇故事。在绿意葱茏的群山之间,在蜿蜒流淌的乌溪江畔,革命老区王村口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浙西南革命历史。在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团队成员对90后讲解员林伊容进行了访谈,市场营销专业出身的她目前是“浙西南(遂昌)红色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有限公司”的一员。成员们了解到,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坚持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突出浙西南特色,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把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讲好浙江故事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以红色为主题和红绿融合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带来热烈社会反响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王村口,投身乡村建设。随后,林老师还对实践团成员进行讲解培训。充分了解讲解要素之后,团队成员分别在浙西南红色研学基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给游客讲述王村口的游击往事,一场全景式、沉浸式、互动式的红色教育体验告一段落。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青年工作者。通讯员 韩莹莹 供图
笃行之,厚植绿色底蕴
团队成员走进王村口1935文旅街区,体验了传统草鞋、竹篾、蓑衣制作,听当地村民讲述了红军酒、大凉茶的故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这里有三分之二的经营者都是当地村民,大家体味非遗文化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了文化支撑发展的力量。“王村口发展到现在太不容易了,以前都是牛栏、猪栏、旱厕遍地,走在路上都没法下脚。”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程老师感慨到。程老师大学毕业就来到王村口,见证了王村口由脏乱差到净齐美的华丽蜕变,这得益于全镇上下合力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进一步增强村民绿色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实践团在乡贤馆开展了“变废为宝”纸箱大改造活动。成员们带着小朋友一起动手,把一片片硬纸板拼接在一起,一个个生动可爱的纸箱模型呈现在眼前。随后,小朋友们套上自己创意改造的纸箱模型走上舞台,展现了一场环保低碳的创意时尚秀。之后,实践团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开展了红色基因“袋袋相传”手绘环保袋主题活动,通过游客共绘的方式,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绿色理念“袋袋”相传。此次活动,不仅使当地村民和游客增强了环保意识,也让实践团成员见证了革命老区王村口以“绿”为底色,矢志不渝的坚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一起手工制作。通讯员 韩莹莹 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作为精神纽带,链接了王村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绿色生态是王村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最亮丽的底色。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体会到王村口通过充分激活红色基因,建设红色阵地,依托绿色资源,培育文旅业态,形成了以“红”促“绿”、以“绿”养“红”的良好局面。更明白了当代青年肩负建设国家的重大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重要课题。他们纷纷表示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共制玩具模型。通讯员 韩莹莹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13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