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快的列车追不上白驹过隙的时间,踏上归程仍不忘曾在西里的点滴。
酷暑将至,春光已逝。十余人的一支小队,怀揣着相同的梦想,来到西里镇柳枝峪。伴着天真的孩子们,静享匆然而去的时日,此时回想,感受颇深。
了了二十日,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从调皮捣蛋到安静乖巧,从孤僻腼腆到积极乐观,从不喜欢学习到主动要求老师布置作业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在这短短二十日的变化和成长。语文课上积极发言,数学课上准时完成作业,英语课上大声朗读背诵,体育课上全员参与,手工课上各显神通,美术课上画笔飞扬,音乐课上激情澎湃,看着学生都很用心,我们老师自然也不甘落后,熬夜给孩子们批改作业,备课,制定培养计划,虽然这是第一次支教,但老师们仍旧尽己所能,不辞辛苦,伴着莹莹灯光,夜已深,笔未止。
伴随着支教生活的颇多体会,留给我的是对城乡教育巨大差距的深思以及令人担忧的传统式教育的短板。我认为导致该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家庭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农村孩子大多都比较腼腆害羞,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缺乏自我表达能力,在这一方面,城市的孩子就做的非常好,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方面,这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城市里,因为父母的原因,孩子能认识到不同的人,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他们周围的圈子很大,而且在学校里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相比于农村更加前卫,这种敢于表达的能力就无形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条件相对优越,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很注重,城市孩子上补习班的越来越多,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孩子内心也就变得自信),而农村由于地缘和经济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上补习班的可能性的微乎其微,只能靠他们平时自己去学,渐渐地他们的认知面就变得很窄了,这就使得城乡教育的差距在不断的拉大。
其二,与时代脱轨的传统式教育。在回民小学,所有现任教师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年轻教师在这个学校已然成为了断层,因为他们觉得在农村教书并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一辈子也只能平然往矣,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是常人心之所向,但这样日积月累所存在的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老一辈的教师授课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种思维在时间的打磨下就成了定式,外物难以再改变,而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在当今教育教学不断在进步的社会是行不通的,旧式教学方法已经脱轨,如果一直盲目的沿用旧式思维教育方式,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危害,所以对于像回民小学这样的没有新鲜血液流进的学校,教育难以发展。自身条件的差异,地缘地势的不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导致农村孩子接受不到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学,因而城乡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在此次支教活动中,通过与学生家长和乡亲们的接触,我们体会到了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对于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理解。的确,教育是国民之本,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希望我们能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这一点我们所有老师都感到非常欣慰,所以我们尽可能将学习效率最大化,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我们也和周围乡亲们打成一片,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在支教过程中,尽管我们和乡亲们民族不同,风俗不同,但回族乡亲们的热情和当地淳朴的民风,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敞开心扉,如梦回故里。
了了二十日匆然往矣,喜悦罢了,快乐亦然,亦或每日笔墨然然,孩童啼笑,虽时日不待, 而庆有所求,幸有所得。灯火冥然,夜华深去,曾记否,来时心怀初夏梦,而今,恍然已是流年,岁月深处,思忆来时路。
来时路漫漫,漫漫路未尽;去时步匆匆,匆匆步未停。
路未尽,步未停,梦未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9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