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夕阳微醺,大树挺拔;晚风轻拂,听取树叶沙沙、夏日蝉鸣;枝头高挂,鸟儿轻吟盼儿归巢;绿荫之下,马扎三两,下棋闲聊,恬静闲适,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美好。
据悉,为深入挖掘平顶山郏县文化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产业带动郏县乡村振兴, 平顶山学院“遇见村寨,数字反哺”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7日到达平顶山郏县李渡口村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三下乡”团队在挖掘李渡口村周边文化环境的途中,有幸抵达郏县安良镇,并观看了“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的公益演出。
传统技艺,魅力无限
为深入了解郏县地区文化特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复兴带动乡村振兴,“三下乡”志愿者们观看了“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的表演。在表演现场,“三下乡”志愿者们发现“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的表演者多半是年长的老人,也有少数是中年人。但即使是满头白发,仍掩盖不住这些戏剧爱好者为了弘扬戏剧文艺而努力的热血激情。台下的戏迷观众们,被台上的热情所吸引,纷纷在台下跟唱。演奏者的乐器多半是中国传统戏剧表演中所需要的乐器,而这些以二胡、笙、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乐器和传统戏剧文艺一样,也都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夏日的夜晚,空气中仍弥漫着燥热的气息,表演者们即使额头上早已布满了汗水,但表演的热情却都丝毫不减。正如其中一位演奏者李先生所说:“我们这些打击乐器都是靠自学,我们这些中老年人没有像年轻人一样离开村庄,而是选择留在本地为了传统戏剧而努力,正是希望能把传统戏剧传承下去,能够弘扬好中国传统戏剧文化。”这些老人们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戏剧文艺所作出的努力被“三下乡”志愿者们深深铭记,“三下乡”志愿者们也会利用专业知识助力郏县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
图为“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成员进行乐器演奏。(崔甜甜 摄)
数字反哺,助力发展
在实地考察期间,“三下乡”志愿者们被安良镇浓厚的戏剧文化氛围所吸引,并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期间,“三下乡”志愿者们通过录像、直播等措施,为安良镇制定了特色宣传片的拍摄方案,在戏剧文化的传承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三下乡”志愿者们通过与“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的协商,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戏剧表演的直播方案。后续“遇见村寨,数字反哺”乡村振兴促进团的“三下乡”志愿者们将为“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的中老年表演者们展开直播等数字技术的培训,利用直播等形式,让更多人看到在郏县安良镇这片土地上,仍有很多人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戏剧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乐器而努力;他们以戏曲爱好者的身份,在悦享中国传统戏剧的同时,也助力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三下乡”志愿者们利用专业知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同时,“三下乡”志愿者们将利用戏剧文化这一切入点,利用数字技术加快郏县地区文化资源的笼聚,从而以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三下乡”志愿者为“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的表演进行拍摄。(张新雨 摄)
继承传统,刻不容缓
为深入了解郏县地区“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的公益演出,“三下乡”志愿者霍雪雪通过采访以表演者李先生和观众郭先生为代表的戏剧文化爱好者,了解了“慈善文化喜剧艺术演唱团”背后的故事。在采访过程中,“三下乡”志愿者们了解到,由于年轻人对于传统戏剧的爱好不再,中华优秀传统戏剧面临着传承危机,以豫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逐渐走向衰落。而这些曾在戏剧团从事过戏剧表演的退休人员和戏曲忠实爱好者为代表的郏县人,则自发组成“慈善文化戏剧艺术团”,为传统戏剧的弘扬和发展而努力。据悉“慈善文化戏剧艺术团”的公益演出已经持续了一二十年,在戏剧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戏剧表演的时间由之前的不固定,变成了现在的周六巡回演出。由于近些年来乡村的衰弱,年轻人都离开乡村去外地谋生,仅有老年人愿意在乡村生活,这些老年人不愿看喜剧文艺就此衰落,希望中国传统曲艺文化能被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便留在乡村,在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为了戏曲文化传承而努力。“遇见村寨,数字反哺”乡村振兴促进团的“三下乡”志愿者们,被“慈善文化戏剧艺术演唱团”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并利用数字反哺,通过剪辑宣传片和直播培训等形式,为助力戏剧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而努力。
图为“三下乡”志愿者霍雪雪对戏剧爱好者郭先生的采访图。(崔甜甜 摄)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数字助力,行稳致远。“遇见村寨,数字反哺”乡村振兴促进团的“三下乡”志愿者们尽己所能,为传统文化们发声,为传统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在“三下乡”志愿者与郏县地区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郏县的文化氛围必将愈发浓厚,乡村振兴也必将迎来美好的结局。
(撰稿人:夏小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7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