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二师学子三下乡:心中有绿,脚下留青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宴宏

大学生网报恩施州7月13日电(通讯员 刘宴宏)7月13日,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恩施来凤县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支教的第六天,在与小朋友相处的几天中,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在这次志愿活动中,为了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实践队携手创新开展特色课,其中包括趣味折纸、民族文化、形体体育、绘画等,让孩子们快乐成长,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促进当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率真本性、乐由画启

在《绘画》课堂里,志愿者老师以花为主题,采取PPT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各种鲜艳美丽的花,培养小朋友们对画画的兴趣和创新精神,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让孩子们在创造中获得更高层次的享受。志愿者老师在讲台上一边讲解一边画,以便孩子们能更好的掌握画花的方法,孩子们在下面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画。下课后,有的小朋友们也不舍得放下笔,仍继续坐在位置上画画,有的小朋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画,时不时侧身与小伙伴交流,场面非常温馨。

手随心动,折出七彩梦

为了锻炼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队员为孩子们讲授《趣味折纸》课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折纸的步骤,志愿者老师先教孩子们折纸的基础折法,然后便开始教孩子们叠小船。他们认真仔细的观察志愿者老师叠的每一个步骤,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老师,生怕错过了哪个步骤,他们是这样的专注,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往后叠。折好小船后,孩子们也都自豪的高高举起自己折的小船,并在小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写上了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当消防员的,也有梦想当老师、科学家的,孩子们的梦想都非常伟大,希望不管未来有多少坎坷,不管世间有多少风霜,他们都能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实现它。

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繁荣共生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导向,是推动民族进步发展的智慧动力。为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志愿者老师为学生讲授《民族文化》课程,本次授课主要是从恩施来凤县本地的土家族文化讲起,像大家熟知的摆手舞、油茶等,还有孩子们不太了解的跳“毛古斯”、傩戏等,辅以视频观之,孩子们都对这些民族文化非常感兴趣,并且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来自乡土,穿过岁月,至今仍保持着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其中少不了千千万万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与心血。对民族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个人做起,传承民族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支教的意义与价值就是让孩子们能学到外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接触到更多不一样的知识,不局限于课堂的知识,让孩子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对探索世界充满希望,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开拓一下眼界。于学生而言,除了收获知识,他们还多了帮助他们学习的老师,多了关心他们成长、愿意陪他们玩耍的伙伴,多了这份成长旅途中盛夏的难忘记忆;于家长而言,是为他们补充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他们更了解他们孩子的成长历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59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海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红色文化进课堂

2023年8月16—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跨越千里赴井冈,分别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和龙市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国旗法》、《国……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讲好井冈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为讲好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展开以“铸魂仰望——井冈山红色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千里赴井冈,共铸旗帜魂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场人们肃穆挺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齐声唱响国歌。2023年8月16日……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追赤仰望队|千里赴井冈 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弘扬井冈山精神、……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 寻红军印迹点亮教育航灯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真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忆苦思甜的革命精神的认识。2023年8月15日,广东海洋……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燎原星星之火 筑牢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2023年8月12日,广东海……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传承井冈精神 谱写时代新章

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2023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远赴井冈山,重温故土的红色革命历史,……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一丝一缕绣出中华故事
一丝一缕绣出中华故事7月3日上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黄石小分队在两位副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文化馆开展关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此次活动…
共饮长江水,爱心三下乡
中国青年网宜都7月12号电(通讯员洪思雨)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政策号召,2023年7月11日上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情系楚蜀,筑梦宜都”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伍清江社区小分队前往湖北省宜都市清江社区开展暑期三…
探访红色古迹,传承革命精神
中国青年网武汉6月30日电(通讯员李燠焓)6月30日,为加深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品质,传承百年以来党的优秀革命精神。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武汉分队在武昌区红巷13号对武汉革…
河南学子三下乡:防范诈骗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个个受益
大学生网报网新乡7月13日电(通讯员王庆婷)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之“防范诈骗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个个受益”于7月13日前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黄陵镇闫庄村开展支教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对诈骗集…
岠嶂社区,反诈在行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有它的优点,同样网络也有它的缺陷。网络诈骗与我们息息相关,为了帮助广大社区居民群体远离网络诈骗陷阱改善自身网络安全,巢湖学院“普及安全知识,筑牢安全防线”主题宣讲实践团…
“拾遗”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再次出发,在实践中领略和传承非遗之美
本网讯(通讯员甘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赋能,2023年暑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再次出发,带领四只队伍共53位队员秉持着耐心学习、宣…
魅力科普,爱益护航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的号召,引导中小学生感受科学精神的魅力,形成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爱…
青春携梦前行,将入武陵大山
(通讯员龙彦旭李莎姜晶晶)七月燥热的阳光,就如同青年大学生的言行举止,透露着热情与希望。为完善青年志愿者的认知,鼓舞志愿团队的士气,7月2日吉首大学于砂子坳校区图书馆前,组织举办了“万名师生走进…
支教团队关爱留守儿童 家访活动温暖心灵
(通讯员夏宜雪)十堰郧阳区南化塘镇,7月13日讯——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星火燎援”支教团队来到某村,开展了一场特殊的家访活动,关心并走进了留守儿童们的家门。这一活动旨在为这些孩子们带去支…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心感受用爱交流
走进趣味课堂,用心感受用爱交流支教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一件神圣而又严肃的事情,当我得知自己可以去支教的时候,我其实非常的激动,因为作为一个师范生来说,我是非常想做一名老师的,走到恩施这片土地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