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宣城7月11日电(通讯员 陈艺萱 马煜坤 徐梦婷)为引导广大青年深刻感悟红色铁军精神,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筑就的伟大抗战精神,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红色皖南实践调研”团队在徐君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之丰功伟绩。
早晨9点,徐君老师带领9名队员参加了由云岭镇驻村第一书记胡隆云同志开展的党课——在传承红色文化中砥砺前行,在自找苦吃中拼搏奋斗。
图为胡书记为三下乡团队讲授党课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马煜坤 摄
胡书记强调“当代青年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并在奋斗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当代青年的自找苦吃的拼搏向上精神”。烈士陵园是对烈士们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的纪念,而青年自找苦吃则强调青年要勇于担当和付出努力。参观烈士陵园让团队成员更加明白了奉献精神的重要性,通过自讨苦吃让团队成员以至新时代广大青年在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寻英烈爱国情的道路上继往开来。
党课结束后,来自安徽省各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三下乡实践调研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各团队成员积极发言,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明确方向。会议结束之后,实践团队成员对胡书记进行采访,了解到云岭镇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几年的规划。胡书记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以身作则之下,全国各地卷起一阵探访英雄、关爱英雄的浪潮,云岭镇也抓住此次机会,向社会各界积极宣传,云岭新四军红色文化得到大力发展。在未来几年,云岭镇将继续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将云岭红色文化遗址群打造为全国红色景点的标杆。”
在下午两点,实践团队头顶七月炙热如火的盛阳,驱车前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向烈士们致以无比崇高的敬意,共同致敬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它通过运用一系列纪念性空间的渲染,结合地方建筑特色,无声地向全社会展示着皖南事变这一“千古奇冤”。陵园主要由皖南事变烈士雕像、叶飞所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邓小平同志题词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黑色花岗石纪念碑、无名烈士墓和历史陈列馆构成。其中,被分为三个层次的九十级台阶寓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兵分三路纵队抗日,四座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和广场中心四块颜色的方石皆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的高度以隐喻皖南事变战士们浴血奋战的七个昼夜,像这样极具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寓意物象在陵园中数不胜数。圆形黑色花岗石墓池后边的祭台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熊熊燃烧着的生命之火永不会熄灭。天空中太阳的光亮从墓池上方的圆孔垂洒,先烈们的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从陵园山顶处向下俯视,主碑纪念广场及其外围的花圃形成一个巨大的花圈状以敬献烈士。从远处向陵园处眺望,皖南的村村镇镇、山山水水簇拥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展现着青山埋忠骨的英雄革命情怀。。青山高耸,忠魂永存,在巍巍青山的环绕中,紧随讲解员的步伐,仿佛又回到了曾经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保卫家园、捍卫民族独立,这里的英勇烈士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每一位烈士的英勇事迹,无不让团队成员感到钦佩和震撼。
在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怀揣着对无数先烈壮烈殉国的悲痛沉重和对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的崇高敬仰,向长眠于青山中的革命烈士们敬献花圈并三鞠躬默哀。掷地有声的步伐、立正挺拔的站姿、庄严肃穆的神情,是对先烈们光辉业绩沉痛的缅怀。在那一刻,一只花圈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它凝聚着团队成员对先烈们诉不清、道不尽的感激与怀念,同时也是先烈们伟大形象在皖南人民、全国人民心底的丰碑的化影。
图为实践团队为革命英烈敬献花圈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睿 摄
最后,实践团队队长带领着全体队员重温入党誓词,响亮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巍峨青山之中,诉说对烈士们舍身为国的崇高精神和英勇行动的最高敬意和感恩,表达对珍惜维护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生活的信心与决心。或许,记忆会被时间所冲淡,但新四军踯躅于云岭、跋涉于泾川的行迹永不磨灭。
图为马煜坤同志带领团队成员重温入党誓词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睿 摄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这是毛泽东同志为皖南事变革命烈士们的题词。作为当代青年,要坚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弘扬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伟大抗战精神,继承新四军“为了华夏,若有所亡”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借鉴历史教训,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勇毅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23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