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师大学子探寻根雕行:根雕,一场惊艳千年的中国美

来源:安徽师大文学院赴菖蒲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团队 作者:阚薇薇 吕序达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强调“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是艺术上的“散文”,是人类身心与大自然的一场邂逅,是惊艳了千年的中国之美。

腐朽的枯根,如何焕发生机? 7月7日,带着好奇和疑问,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菖蒲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团队走访了安庆市岳西县菖蒲村的根雕艺人罗卫国师傅,尝试去解锁隐藏在树根里的密码。


安徽师大志愿者走访根雕艺人罗师傅。

流转千年,腐物弃处神意在

“咱们国家根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罗师傅自豪地说。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他,一提起“根雕”,言语之间便成滔滔之势。“在外漂泊十几年之后,我便回到家乡,开始跟着别人一起学习根雕艺术。”


罗师傅向志愿者热心讲述根雕的“前世今生”。

“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根雕作品是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辟邪’,它拥有虎头龙身,四足雕蛇……”罗师傅如数家珍地向志愿者讲述根雕的“前世今生”。

“你们一定要记住,根雕不是要砍伐森林,而是废物利用,原料是枯朽的根系。”当罗师傅听到“根雕是否与当下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相冲突”的问题时,语气变得十分激动。

根雕艺术,在中国流连辗转的数千年里,将一块块废弃、枯朽、被拿去当柴烧的树根解救出来,“化腐朽为神奇”,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万物相生相和的理念,带着恩泽众生的情怀。

随物赋形,灵魂觅处一点通

“根雕不同于根艺和木雕”,罗师傅向志愿者们解释道,“根艺是打磨木材,强调纯天然的形态;木雕基本上是人工美,而根雕正好介于二者之间。”

“一般生长于厚实肥沃土地的树根,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软,难以形成我想要的奇特形态。”罗师傅向志愿者们讲述道,“这边山区的木材生长环境艰难,经受过很多自然灾害,活下来的树木,随着生长会渐渐成型,时间越久,质地越坚硬,造型也更加奇特,这才是我想要的素材。”每次去山上寻找原料,都要花很长时间,寻得一个有着精神气的树根极为不易,每次遇到,都是自然的恩赐。

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赋予枯根以新的生命,自然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世间万物都是在川流之中生长的鱼。根雕如同艺术中的散文,讲究“随物赋形”,依据素材的千姿百态,描绘出他们应有的姿态,不是根据个人的主观想象臆造,而是自我意识与树根里原有的灵魂刹那间的邂逅。

根雕艺术,自然为上,随物赋形,七分天然,三分雕琢。

现代冲击,绝境何处逢甘霖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经济呈现繁荣发展之态,根雕事业一度迎来蓬勃发展之机。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中国根艺美术开始走上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

以罗师傅为代表的新时代根雕艺人,在坚持用双手去精雕细琢的同时,对作品加入深厚的文化内涵,“机器虽快,但是复制出来的东西,眼睛永远没有神采,我们要做点睛之人。”温厚慈祥的弥勒佛,活灵活现的鸟雀,每一件作品,都带着美好的祝愿和期待。


鸟雀的神韵在眼睛里喷薄欲出。

但是,就现状而言,仍有一部分根雕艺人的生活举步维艰。根雕作为传统手工艺脱胎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消费市场不断缩小,根雕的生存土壤遭到了破坏,遇到发展瓶颈。

罗师傅说:“现在科技发展的太快了,根雕师傅辛辛苦苦雕刻几个月的作品,电脑扫描一下,机器很快就生产出来。”许多根雕师傅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讲求接地气,却不懂得创新,使得根雕原本厚重的文化内涵消失殆尽。

据调查,除苏州等地的根雕成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其他像菖蒲等偏僻地区,既缺少政策支持,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也认为手艺人没有前途。

当志愿者问道,是否有弟子继承这门手艺时,罗师傅更加无奈的摇了摇头:“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像这种低效率的工作,怎么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就算有对根雕感兴趣的人,也都去苏州等更好的地方发展了。也许,我这一代的根雕就要失传了。”


罗师傅接受采访时依然握着雕刻的工具。

根雕在中国流连辗转了数千年,演绎了许多辉煌,也曾遇到很多困境。如何将文化内涵和科技进步完美结合,如何在保障“点睛之笔”的前提下守住匠心,如何让市场性和艺术性协调共生……时代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出了一个个疑问,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重道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1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初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传助人美德,递快乐之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虽然本次“垃圾分类,山河永青”暑……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绿城妈妈”与我同行

“绿城妈妈”项目是郑州市政府实事项目,该项目围绕市政府关于美丽郑州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中心工作,以专业化指导、群众性参与、社会化普及为原则,科学制定了垃圾分类、清洁家园……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是历史的选择,宣传是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日志

2019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实践队在卢浮宫一二三期,金悦府,国龙绿城等五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及郑州的现在情况,如六环之外“第七环”的现状还有……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郑”在行动

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共计进入海马A,B,C,区,壹号公馆,六六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并体验垃圾分类工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首先带领社会实践……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时代的选择,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 小马达垃圾分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安徽师大志愿者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纪实——情暖童心,携手扶贫
今夏,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菖蒲创意写作教学团队在安庆市岳西县开展爱心支教,关爱大别山区留守儿童。7月,团队志愿者们前往岳西县毛尖山乡探访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呵护关怀,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灵。…
电商促发展,实践出真知
  电商促发展,实践出真知  随着o2o布局的快速发展,电商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农村地区,运用日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来打造特色农产品已然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为了解调研地农产品种植与销售方 …
安徽师大志愿者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理想信念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旗帜,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安徽师大文学院赴菖蒲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团队创新教学形式,开展特色理想信念教育,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让理想信念的明灯在孩子们的心中闪亮。…
绿城卫士实践队西流湖保护湿地宣传(图)
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湿地也给人类和陆地上的其他动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能源。然而,现如今湿地却由于人类活动 …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情怀
听警钟长鸣,愿吾辈自强。近日,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之光”阳光支教队的部分成员来到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豫西革命旧址,探访红色印记,感恩革命情怀。队员们冒着炎热,早早地来到位于诸葛镇梁村的豫西 …
阳光支教课堂
“老师老师,你看这片叶老师老师,你看这片叶子是这样贴的么?”“老师老师,你看我们做的好不好?”手工课上,五年级的小朋友争相举着小手,给老师看他们用各色树叶拼成的小动物。自7月2日开始,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 …
我有一只绿化笔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天蓝地绿水美好家园的神州图景,正逐渐变得清晰美好。近日,在庞村镇掘山小学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画”,而这些画正是由 …
素拓训练有作为,青春担当勇作为
七月,凝聚着奉献与无悔;七月,承载着梦想与责任。为增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加强其自觉学习意识,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一大家庭,近日,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阳光支教队全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支教之路风雨兼程
阳光支教起航,延续生命之光骄阳似火,却抵挡不住那片橙色海洋的热情。7月3日,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之光”阳光支教队踏上了开往洛阳市庞村镇掘山小学的校车,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生活。拖着重重的 …
你听,讲给党的心里话
“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这个清脆稚嫩的声音来自于掘山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同学,他用他有限的词语和无限的激情讲出了对党的心里话。语言是最生动的表达,声音是最有力的呐喊,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些小学生,聆听他们对党的独特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