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边于斯为盛,云滇处不负荣征。离开长沙,离开曾被作为临时租借地的湖南圣经学院,6月28日,历史学院重走南迁之路、探寻联大精神调研团队的第二站来到了云南昆明,并于29日正式前往云南师范大学进行实地调研。位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前身就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其师范学院留昆明独立建校,1984年正式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学校的“一二一”校区设有多处与西南联大有关的纪念馆,是重要的红色基地,此次调研团队通过一天的时间对该地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学习。
以坚韧之姿,铸大学之魂
6月29日上午,探寻联大精神团队来到了云南师范大学旧校区的西南联大博物馆,又称“刚毅坚卓——西南联大历史展”。展馆拢共分为七个部分:西南联大的由来和办学历程,西南联大与抗日战争、爱国民主运动和云南之间的关系,西南联大的胜利结束和联大的杰出人才与昭彰志业。通过此次参观,团队队员们对西南联大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而从文字中展现出来的联大师生在战乱年代的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的精神也使所有人为之感动和震撼。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坚韧成长,在颠沛流离和敌寇轰炸中艰辛磨炼,联大师生教书教国、读书报国,自觉服务于抗战救国,顺应国家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锻造时代脊梁,创造教育传奇,塑造大学之魂。这是一座旷代卓绝的学术殿堂,也是一首传之隽永的雄壮史诗。
图为团队队员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
睹真实授课环境,祭抗日英勇战士
走入校门,标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门牌的原址占据了团队成员们的视线,午时之后,走出西南联大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西南联大原教室、西南联大纪念碑和“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等历史遗存。为了切身体会当年联大学子们的学习环境,队员们不仅对博物馆内部和学校办学方式和管理制度有关的内容进行了仔细地阅读,而且在进入老教室之后,将那里的一张张桌椅、当时师生们共同学习过的一处处痕迹镌刻心底。“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移步“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烈士陵园内的每一座石碑,都是西南联大师生以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复兴为已任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之中的血与泪的证明。家国情怀,隽永铭记。实践团队的队员对烈士们进行了默哀,对他们为民主事业做出的牺牲表达了敬意和感恩。与此同时,队员们也对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碑前的合影
木铎金声勤筑梦,弦歌不辍启新程
在参观完校内的西南联大博物馆、原教室遗址和烈士纪念碑后,团队队员们发现了几位驻足良久的游客,并有幸对其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家里的孩子中考结束后怀揣着对汪曾祺先生的敬仰和喜爱,在了解到汪先生是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之后,决定与家人一同从湖南前往昆明,亲历汪曾祺先生学习生活的母校风光。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汪老和西南联大的“忠实粉丝”立志报考优秀院校的考古专业并希望投身于考古工作,将自己所热爱的历史文化与自身价值的实现相结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历史,国家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西南联大,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了队员们,无论是教育还是学习都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要积极成为具有历史感责任感且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图为团队队员采访西南联大旧址参观者
目光所及,物换星移。西南联大以其艰苦与成就,物质与精神,无愧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座“五色交辉的纪念碑”的美誉,铸就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永恒丰碑。实践团队将本次参观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西南联大及联大学人的历史记忆为承载,寄托着国家和社会的殷殷期望的西南联大历史展览作为此次调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其参观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使队员们对西南联大光辉的爱国精神、不凡的办学历史、卓著的大学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联大精神也必将彪炳青史,激励当今,启迪未来。
图为团队成员在西南联大旧址前的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54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