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1嘎:
在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受西方文化冲击比较大。对此,北京学者郑茜作出过这样的解读:在西方文化不可置疑的优越性前,中华文化进行了一百年的严厉自剖。民族自卑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陈寅恪先生也曾预言: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华文化全盘否定的激情方式,将对日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埋下深层隐患。所以,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在冲击中渐渐变淡了;其次,由于青年一代看待传统文化,往往采取一种“仰视”的视角,在无形中,已经产生了一种割裂的现象;而且,传统文化往往与“文言文”息息相关,而青年人在失去“文言”语境的情况下,早已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总之,青年人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采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比如小视频、表演、影视等方式,在趣味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借助文化潜移默化的特点,循序渐进,改变部分青年对中华文化的看法,建立起文化自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另外,学校、家庭对青年人的影响极大,应加强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倡导家庭传统文化教育,诸如家风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35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