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8日“沧海拾遗”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杨子敬线下实地参观浙江省温州市东源村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循着墨香走近,大门上赫然写着:一方梨墨谱初心。
北宋庆历间,毕昇发明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此后几经变迁。400年后,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出现铅活字印刷术。而后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泥活字易损,木活字受潮易变形,铅活字成本过高,因此随着时间流逝,最后铜活字的应用更为广泛。而时至今日,在浙江温州的一个小农村里,七百多岁的木活字印刷术,竟仍然倔强地独自存活。
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并不高居庙堂,而是深耕于民间。浙江、江苏、福建的大宗族在制订族谱时,比起使用现代的打印技术,更愿意去恭敬请出东源村里的那几位老师傅,用最古老最有仪式感的木活字,来续下宗族香火的印记。而正是有他切切实实的功用一直存在,也形成了木活字印刷比起其他非遗来最难能可贵的价值,可以继续于百姓日用中真切地活着。
而此处的温州市东源村一脉承自乾隆元年时迁来的王氏旁支,近三百年传承未曾断绝,用散发着墨香的族谱,帮助一代又一代人寻到自己的根、自己的位置。可那一个个齐整方块字的背后,却是繁琐复杂的一道道工序。取百年以上的棠梨木为材,纹理清晰,坚实不易变形;书写反字,羊毫一气呵成的背后是四十年的功底;细微间斜刀正刀凿刻,细若游丝;按祖上“君王立殿堂”的五言捡字诗储字,于字海中捡字、排版;最后下刷上印,下刷墨、上印宣纸,修订完成方为一姓二十年的族谱。
在21世纪,木活字印刷也在积极求变,开发各式文创产品,作为更有意义的礼物相赠;在省市开展收徒大会,摒弃门户之见,将木活字发扬光大;与各学校联手“非遗进校园”,在学校里免费开展木活字制作课程……所谓一方梨墨谱初心,相信这样近人间烟火,真切活着的非遗,可以秉持着初心,一直传承下去。
图/“沧海拾遗”社会实践调研团
文/“沧海拾遗”社会实践调研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