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抒发人文情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一个特定空间内独有的符号印记,不仅记载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且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他们穿越时空,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国有众多产物都列为非遗文化,从传统技艺到美食文化,类别众多。承载了我国人民的智慧。曲阜师范大学薪火相传队队员与2023年1月10日到自己家乡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的扒鸡售卖地进行采访,了解非遗美食之一——德州扒鸡。
实践队员进入门店之后,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精美包装的扒鸡和刚制作完成摆放在橱窗供人们挑选。德州扒鸡号称“天下第一鸡”,作为德州最具代表的地方特产,他一直以色香味美享誉全国,扒鸡制作技艺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背后拥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历史文化内涵。
实践队员通过采访相关负责人得知:2014年12月德州市地标性特产“德州扒鸡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传统第八类传统技艺,项目编号Ⅷ—233。德州扒鸡创始于1692年,以五香脱骨、质高味美驰名中外。300余年来,经过传承与创新,德州扒鸡的制作加工工艺日臻完美,并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生产工艺的转变。多年来,德州扒鸡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共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荣誉60多项。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起源于明代,由烧鸡演变而来。要经过宰杀、整形、上色、煮鸡等11道工序,配16种药材,经蜜汁浇灌、素油烹炸、精工扒制而成。主要制作过程如下:
一、原料修整:选用当年鸡,在颈部宰杀放血,除去内脏,洗净。将两腿交叉盘至肛门内,双翅向前颈部刀口处伸进,在内交叉盘出,形成卧体含翅状态。
二、配料:按照一定比例准备食盐、白砂糖、酱油、黄酒、香油、花椒、肉桂、八角、砂仁、丁香、肉蔻、葱、姜,装入纱布袋。
三、油炸:在造型好的鸡身上刷上糖稀,投入180摄氏度油锅中炸1至2分钟,以鸡全身呈金黄透红为宜。
四、煮制:炸好的鸡按顺序在锅内摆好,放入香料袋,一半香料老汤和一半水,汤量与鸡体平齐。在鸡身上加箅子压实,以旺火煮1至2小时,改用微火焖煮3小时后出锅,出锅时确保鸡身完整。
德州扒鸡制作技艺完全符合烹饪中“扒”的工艺,一是食材完整;二是过油上色;三是采用老汤;四是大火煮、小火焖,文武有序;五是成品完整美观,形若鸭浮水面,口衔羽翎。要求:
选料:原料选自鲁北特有的大尾花鸡,以饲养十周左右的童子鸡为主料。制作扒鸡使用的毛鸡必须鲜活健壮,运输过程中挤压死掉的则弃之不用。
老汤:汤比金贵,老汤愈久,汤汁愈鲜愈浓。经年老汤的养护十分考究,文火煲就,火大则汤不清,火小则鲜不足。清汤、凉汤、养汤程序严格有序。
香料:德州扒鸡制作技艺精选16种香辛料,遵循中医调和理论,精选白芷、砂仁等八种药材。同时甄选桂皮、香叶等八味香辛料,遵古法境界,相容相合。
外观:成品扒鸡必须达到合格要求,外观方面要全鸡完整、造型美观;色泽方面要全身金黄,黄中透红;肉质方面要鲜嫩松软、熟烂适度;味道方面要五香透骨,香而不腻;熟度方面要热中一抖,骨肉分离。
德州扒鸡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已逐渐由民间小吃发展成为中国地域饮食文化的代表,其制作技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敛、中庸、含蓄、考究等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值得我们进行传承。
传承非遗文化,打造传承高地。实践队员通过此次了解非遗美食之一的活动,充分了解到非遗文化蕴含的精神、智慧。正如00后非遗产品爱好者童小宁所言:“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史书上的文字记录相比,丰富多彩的非遗产品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每次购买非遗产品,其实都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跟古人的心灵对话。”
在我们一次次与非遗文化的接触中,我们逐渐折服于其技艺,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追随者。我们应该传承创新,不仅要感受非遗之美,更要让传承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撰稿:张亚欣
实践队:薪火相传队
审核老师:刘兆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2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