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新冠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不知不觉间持续了三年的疫情已经结束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是人们阖家团圆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子民们各自回家与亲人欢乐团聚的日子,大家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共同期盼新年的美好生活,送上彼此最真挚的祝福。可是最近几年因全球爆发疫情,影响了人们对年的期盼和热情,春节不在给人带来了以往的欢乐,而是有着诸多的烦恼。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出门在外的人不能回家过年,邻里乡亲们也无法互相拜年道声新年好,所有祝福的声音也只能在微信里听到了。每年过年街道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拜年大军早已消失不见,同时为了避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各地也积极相应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号召,整个街道冷冷清清,让年的热闹气氛大大打了折扣。在此背景下,2023年1月4日-8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故里寻脉社会实践队在济宁市任城区通过线上问卷和走访调研,聆听当地居民对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后的春节最真实的想法,尽全力寻找大家回忆中的春节,将传统节日的习俗继续传承下去。
故里寻脉社会实践队为了进一步了解济宁市市民对今年春节的想法,在一些社区进行了线下调研,通过采访社区内的居民并综合的收集信息,了解到自疫情开始的三年以来,大多数居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居住地过年,同时认真遵守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社区居民表示虽然遵守国家的政策,但明显感觉春节变得冷清,只能通过手机与家人联系,对于离开家乡的人来说,春节与家人团聚已经成了习惯。实践队员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春节期间,大多人更倾向于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与家人们一同守岁,共同欣赏春节联欢晚会。实践队员在问卷结果中还了解到,许多人在春节期间会有相同的习惯。在春节来临前,社区居民会进行年终大扫除,按居民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实践队员了解到在新年的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贺,称为团拜。实践队员通过问卷了解了不同的习俗,但唯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论不少。视频电话的出现让亲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政策的出现也让人难以再见绚丽的烟花,有人认为应该移风易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社区居民王先生则表示,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传统习俗,人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春节的习俗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人们那颗与家人团聚的心永远不会变。
故里寻脉社会实践队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当地人心中的春节,实践队员除了访问成年人,还特意去访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包括小学生,初中生,还有高中生,去听听他们对于春节的想法。孩子们对实践队员的访问没有感到无趣和厌烦,反而十分乐意,侃侃而谈他们的想法,整个过程进行的十分顺利,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表示“过春节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过年非常热闹”,“过年可以去亲戚家拜年,很有意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7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