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当代人对除夕风俗习惯的了解,加强对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理解,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故里寻脉实践队于寒假期间在滨州、青岛等地展开对除夕风俗习惯的探访和调查研究,以增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故里寻脉实践队为探寻各地的除夕特色,在滨州、青岛等多地展开探访调查。实践队员通过探访当地熟知除夕特色的前辈们,与他们进行深刻沟通与交流了解到,传说上古时期人们为了驱赶凶猛神兽“年”便用红颜色、火光、响声三种它最怕的东西来消除神兽“年”带来的威胁。因此在除夕当天,人们上午会挂上家谱,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对联、窗花、倒贴福字。到了晚上则全家人围坐一桌吃团圆饭,聊聊一年的收获和对来年的期盼。饭后小孩子们便冲到街上和伙伴们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大人则将准备的新衣服拿出来叠好以备第二天穿戴。阖家整夜不眠守岁至凌晨,十二点一过家家户户便开始煮饺子放鞭炮,深夜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大家伴着热闹的鞭炮声吃上热腾腾的饺子后才会欣然入睡。而在大部分的山东地区除夕夜的饺子则有一些特别的讲究:包饺子时中间一定不能留有空余处,否则就会被认为来年会“亏大财”;而且很多地方喜欢包一枚硬币于其中,吃到这包有硬币的饺子则象征着来年会走好运。
在探访过程中故里寻脉实践队队员还了解到除夕夜除了那些象征幸福与美好的习俗,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禁忌。在除夕当天,人们会先进行“发纸”的准备。“发纸”也称“发纸马”,即在院中供桌上摆酒菜,点香,用芝麻秸、豆秸或棉柴等在院中生火,在除夕夜的尾声,烧纸磕头,敬拜天地三界诸神。从“发纸”开始,全家人就不准说笑,不能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要多说吉利话。如煮水饺若有破了的,不能说“破了”或“烂了”,而应说“挣了”或“发了”;若不小心打碎东西,大人也不会训斥,而是说上一句“岁岁(碎与岁谐音)平安”;吃虾不能说“虾”,因为“虾”与“瞎”谐音,要说吃“蜷鱼”。“发纸”后,地上的所有果皮、垃圾一概不能扫除,因为此日禁忌扫地,否则将会把家里的财富扫到门外去了。在鲁南多地,还有忌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动针线等多种说法。
现在为了环境质量的提升及减少火灾的发生,山东各地都颁布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虽然没有了烟花爆竹的陪伴,在除夕的喜悦与嘈杂声中,人们仍 为家人围坐一桌的那一刻兴奋,为饭桌上的欢声笑语而暖心,也为抢到红包而喜悦,一家人笑容满面,洋溢着幸福、快乐的时光,一直流淌,一直留住每天的幸运。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夕等传统节日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体现民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与生活方式的文化形式。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价值,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节日活动特点,深刻的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对于民族精神传承与民族力量的凝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故里寻脉实践队通过对前辈们的探访,了解了除夕的种种风俗习惯及其来历,并将除夕风俗进行一一汇总和记录,虽然风俗习惯各有特色,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愿相同的,存在异曲同工之处。除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化状态,节日气氛的缺失、民众观念逐渐淡薄、节日活动形式单调化以及西方节日文化带来的强烈冲击都为其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接下来对除夕传统习俗的保护和创新成为第一要义,大家应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认识并获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自信感、认同感,将传统节日风俗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7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