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传承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多彩大学生网郑州1月18日电(通讯员陈家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和物质水平跟着时代的步伐奋力向前,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然而,人们的精神家园该怎样得到维护的重建?那些记忆中的老房子、那些悠扬的驼铃声、那些烟火气息又能在记忆中停留多久?在现代社会中,怎样保留并发展历史留下的痕迹,留下那一抹乡愁?为进一步了解村落文化传承现状,让更多的地区和人群意识到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性,河南工业大学同心振乡团队前往河南省信阳市丁李湾村进行调研,探索保留下来的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以“物”为媒寻觅乡村文化
一件件朴素的农具,暗含着古人对于自然的探索思考,对于生活的奇思智慧。簸箕、犁、连盖、石磨、砻、镰刀、水车、戽斗,在村民们的讲解下,一件件传统又陌生的农具逐渐变得鲜活起来。它们不再是一个个封存于书本中的僵硬物件,而是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刻内涵的劳动工具。它们伴着老一辈农人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耕,见证着人们的辛勤与付出,也陪伴着人们的丰获与喜悦。这些用具虽已经老旧失色,从历史舞台退场,但木纹上的使用痕迹好像又让人重回传统农耕时代,看到农民们挥汗如雨,辛苦劳作的样子。诚然,这些器具已经不实用了,但正是有了这些凝聚先人智慧的器具,中华民族才得以生息繁衍,华夏文化方能代代传承。
图为实践团队搜寻的旧农具
以“行”感悟赓续中华文脉
踏着乡村的沃土,团队成员张斌斌来到当地的乡村文化展馆。古村落在现代化浪潮中面临拆迁、搬迁,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人们搬进了钢筋水泥房。而村史馆、文化剧场等场所的存在记录了乡村文化的历史变迁,挖掘整理反映农耕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及组织人编撰村志,记录乡村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迁,成为人们能够留住乡愁以及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方式。村史馆里仍留存着乡村传统文化的记忆,尘封多年的柳条筐、纺花车、黑白电视机、缝纫机、农耕具、墨斗、大水缸,煤油灯、铡草刀……让乡愁可感可触,让文化记忆有所保留。
图为西河村史馆、春火文化剧场
以“声”传情开展文化宣讲
通过在村里的调研活动,实践团队对于传承传承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多切实感悟。实践团队选择大学生进村宣讲的活动形式,团队成员来到河南省信阳市丁李湾村党总支,对当地村民进行乡村文化振兴宣讲活动。实践团队成员周籽怡通过阐述乡村文化现状,提出对各地文化资源“就地取材”,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乡村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必能将内生动力激发出来、自身活力释放出来、自身潜力挖掘出来,进而为向乡村振兴赋能引航。
图为团队成员进村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宣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5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