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传承时代精神,为响应国家号召,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俟河之清康养实践团“开展的以探究黄河流域康养旅游产业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自2022年12月20日起成员们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在各地河务局、博物馆开展调研,去看大河奔涌向前,九曲连环,护黄河万里奔腾、生生不息,让黄河成为更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黄河,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和黄河息息相关,从大禹治水到小浪底截流,对黄河的治理延续了上下五千年。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蜿蜒过山脉与盆地,流淌过平原和丘陵,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围绕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搭建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此次疫情使得国民健康和健康服务受到重视,康养产业扶持力度也将随之增加。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资料查询,成员了解到服务业和康养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更好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使生态治理与康养旅游进一步融合,蒸蒸日上,随着疫情的好转,跨省游逐步开放,景区大健康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出来,使黄河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资料调研后,实践团前往实地调研,发现与资料调查中的黄河水体污染、湿地破坏、水土流失、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相比,黄河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黄河工业废水排放严重,固体垃圾漂浮于水面,而如今青山相连,绿水相接,风光旖旎,从环境恶劣破败到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可以得知黄河生态治理取得巨大进步。
图为实践队员在黄河流域内社会实践所拍摄的河上落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伊蕊 摄
在这次短暂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微薄的力量,以及献出自己对一点点力量所得到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同时也明白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识到书本上的知识终是不足,事事躬行。一切的认识基于实践,短暂的社会实践我们所做的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却受益匪浅。
第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同时,时间也会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从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仅仅靠理论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从各个方面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领悟黄河精神。人们经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二,亲历过程,协同合作。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次活动中我真正锻炼了自己,广泛接触了社会,增加了了解社会的机会,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制作调查问卷,每个人都各尽其力,各司其职。从活动前期到结束的完善,我深深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的重要性,成员们的智慧如同洪流般汇聚到一起,冲破重重阻碍。
第三,通过本次三下乡党史学习活动,我更坚定了理想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不竭的力量源泉。岁月不老,青春不朽,身处伟大的时代,我们必须既着眼当下,又要立足长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复兴的壮阔征程激扬青春活力,争做有为青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必定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过程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社会实践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投身社会,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机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将怀揣着这份珍贵的回忆,带着感悟与思考,投身国家的发展之中。(通讯员 贾玉娴)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校徽石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伊蕊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2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