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学子三下乡:弘黄河文化之脉,铸青年自信之魂
“滔滔黄河水,漫漫文明路。”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凝聚着中华儿女深深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为实现以黄河文化资源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12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情寄九曲”实践队队员对黄河流域的大学生、教师以及普通村民进行了采访调研,了解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黄河文化资源,催生发展动力
据了解,当地处于黄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沃土之上,于人民的世代繁衍中孕育了大批历史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节日庆典和传统民间艺术,有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为深入了解近几年当地黄河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情寄九曲”实践队队员赵永杰走进一些扎根于此的老人家中和他们进行了亲切互动。
其中一位和蔼可亲的张奶奶说,黄河是我们大家伙的母亲河,人们在这条河流附近的生产生活中挥洒汗水、充满欢乐,同时也创造了无数文化遗产,丰富了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世界。例如,当地流传百年的黄河谣,闻名世界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高密扑灰年画。正是利用了这些黄河文化资源来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业,使当地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不再单纯依靠农业生产,丰富了人民收入渠道,让人民的“口袋鼓了起来”,从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正是由于这些黄河文化资源的存在,社会发展才有了“新路子”,政府部署才有了“新方向”,人民劳动才有了“新动力”。整个社会也在黄河文化的支撑下焕然一新,青年人也对黄河文化充满了信心。
黄河的绿水青山,亦是青年的金山银山
我们要增强黄河文化自信,首先是要治理好黄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守护好新一代青年人的金山银山。为进一步了解当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状况,“寄情九曲”实践队队员赵永杰走进村民家中,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
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董爷爷讲到,他“从小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的土地上”对黄河有着十分浓厚的情感,如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眼看着近几年黄河的水变清了、泥沙变少了、路好走了、周围的树也茂密了,甚是欣慰。从另一位大学生口中得知,当地将以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着力打造文化生态保护区样板。这些政策一落地,黄河文化资源便获得了新生,得以创新传承。
保护生态环境一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迫切希望,而黄河的治理成效亦成为了人们继续保护生态的强大内生动力,真正守住了新一代青年人的金山银山。
让黄河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黄河文化在国家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要紧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同时教育是国之大计,关乎青年人的发展道路和国家发展前途。在调研过程中“寄情九曲”实践队发现,当地将黄河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创造性的融入到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让青年人在课堂上真真切切的了解黄河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从中寻得对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地学校的刘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关于黄河文化的日常授课视频,从教学视频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教师授课方式也是丰富多彩,总之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与此同时,刘老师也为实践队队员提供了相关教育资料,内容十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真正做到了黄河文化资源的思政教育资源化。刘老师提到,如果在教材中能够更多融入黄河文化资源,那么对于黄河文化传承、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将更突出。
不过刘老师也表示,由于黄河文化资源的转变手段暂时只停留在了部分课堂上,目前还存在学生普遍对黄河文化认同感低的问题。大家仍需继续努力,创新文化传承方式,从而更好彰显黄河文化红色基因的育人价值。
以“思政红”唤醒“生态绿”为抓手,采用“德育+美育”的方式,宣传黄河文化,关注黄河重要性问题,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筑牢生态文明观念。我们应当意识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38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