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迹特色民俗,传承地方文化,12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萤火微光实践队”社会实践队员采用线上实践方式,对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进行了深入了解与学习。
山东渔鼓流行于山东济宁、临沂、菏泽、泰安、烟台等地,早期盛行的是两坡羊渔鼓和梅花渔鼓,寒腔渔鼓成为后来较受欢迎的一种,代表性艺人有济宁的翟教寅、王永田等。
随着济京杭大运河的开挖,鲁西南地区开始繁荣下来,宋徽宗时期,韩秀子顺着运河南下,在济宁落脚收了七个徒弟,其中有徒名叫邱道春,邱道春勤奋好学,曾被皇帝宠爱,被誉为“秋氏龙门派”。后来,邱道春又收“曾、柴、杨、张”四大弟子,后被誉为“济宁四大门派”“四大门”后又分为祁门“老五门”,孩子李“老六门”,孙赵门“老七门”,西张门“老八门”。从此,“八大门派”便活跃在济宁周边地区,明朝时期祁门代表人物张承法,清朝代表人物潘世年成为汶上独秀一枝,其弟子赵培真、廉培顺更是成为祁门的领导人物。建国初期60多岁的赵培真、廉培顺曾随团出国访问和慰问演出,受到了周总理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渔鼓自成为民间演唱形式以后,它以灵活自由的演唱方式,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有着“听见渔鼓响,锅饼贴在锅台上”的美誉。渔鼓的演唱方式灵活自由,一般不受舞台时间地点的限制,不需伴奏乐队,拉个板橙即可演唱。手、眼、身、法、步、指点卖路,可在特定的小范围内完成,鼓、板即作伴奏器具,也可作刀枪道具,表演功底深厚,技艺运用自如,演唱时,左手打板,右手敲鼓,敲鼓时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肚击打。有着“怀抱三尺三的通天渔鼓,手捻七寸飘江过海的逍遥道板”之势。
渔鼓有着独特的演唱风格,唱词合辙压韵,生动形象,旋律优美动听,吐字清晰,演唱作品,即有文戏,又有武戏。唱词韵律一般分十二道大韵,“东、西、南、北、左、上、下、来、去、前、巧、姑”即弓声、天先、焦烧、盘环、支西、银臣、仓桑、拍沙、徘徊、连环、圤嗉、铁血、泼梭。唱腔分工大寒腔,小寒腔、阴阳口,快慢口等,唱法一般为四句,头句平,二句下、三句截,四句托腔,演唱时、一般大、小寒腔并用。大寒腔咬字清,高吭嘹亮,气势磅礴,一般用于表演老生、小生等。小寒腔优美动听,装饰音较多,一般用于坤角演唱。在演唱过程中一些“战法”“瓤子”“行走坐卧”“花草走兽”等表现形式一般通用,以烘托剧情和人物”。
在深入交流学习后,“萤火微光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渔鼓在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是其它方面不可代替的,它的发展和传播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必须要将其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32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