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5日,广东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微改大队”,去往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凤和村展开社会实践调研。201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中首次提出“微改造”这个概念,凤和村也于2016年开始进行微改造的规划,是乡村微改造的示范。微改大队通过走访当地项目组、当地村民和当地商户,深入调研凤和村是如何从破败的城中村通过微改造,逆袭为“明星村”,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改造前,凤和村环境状况与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该村人口严重流失,村内常住人口多为老人和儿童,旧屋年久失修,市政建设缺乏导致污水直排,村容村貌脏乱差。项目进驻前村民收入主要以务农及外出打工为主,村民家庭收入约2000元/月,是典型的空心村及贫困村。2017年9月,在市更新局的牵头下,广东恒广投资有限公司对凤和村开始进行美丽乡村改造工作,运用创新模式,国资引领社资共同参与乡村振兴,企业携手村民共同缔造美丽乡村。在项目负责人的介绍下,微改大队了解到不一样的乡村振兴模式。凤和村项目改造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即是“村企合作,不改变权属”。项目公司与村民村集体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以自愿为原则,对合作村民细水长流地给予补贴。既保留村民对改造后农房内某层居住的使用权,企业也取得了其余部分的经营权。使用权、经营权的细化,能使村民收益大幅增加,企业也能收获了商业和社会双重效益,大大提高了乡村建设的效率,同时有效盘活由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第二个原则即“活化村屋,不大拆大建”。微改造,是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以改变功能、整饰修缮、完善公共设施等方式对“三旧”用地进行综合整治,凤和村项目充分体现“微改造”一词的意义。项目策划方先充分了解村民意向,尊重村民选择,再根据业态要求形成对应公寓、民宿、商铺等单独设计非标方案,只加固房屋结构,修缮房屋外形。同时,为保护村落肌理与历史文脉,积极找寻传统工匠能人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建设中,对村中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青砖屋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保留了村内历史文脉。
凤和村项目的核心是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小镇以空港资源为依托,打造空港配套服务、非遗活化、创意旅游、研学教育、商业配套五大产业的组合模式。漫步小镇,人们可以看到当地村民的特色建筑青砖房被保留,进而被打造成商铺出租,体现了传统建筑和现代艺术的相结合,并且在保护当地传统建筑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此外,小镇践行“以文化艺术焕新乡村”的理念,在小镇内设有春睡画院艺术馆和深夜书房,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体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近几年,国家推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政策。对此,小镇顺应国家政策号召,围绕航空科技、艺术文化、户外拓展、自然生态的四大内核,涵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六大素质教育,为青少年打造一个“旅游+研学”的教育营地。小镇产业业态丰富,近年来还不断吸引科创产业入驻小镇,并且引入了“互联网+农业”产业,着力打造大湾区农业短视频直播基地。
最后,笔者不得不承认,凤和村项目通过“村企合作+微改造+产业导入”的方式来盘活空心村,不仅能让凤和村在保留乡村肌理脉络的基础上焕新旧村环境,还能在不改变村民现有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让村民的家园得到保护,同时能够把沉睡的乡村资源重新利用起来,激活旧村活力,使村民赖以为生的故土得以重生。此外,凤和村项目使周围的村民的生活幸福感、满足感大大地提升,使原本功能分布凌乱、环境堪忧的片区变得整齐有序、光鲜亮堂,这时不论项目经济上是否取得显著成果,该项目事实上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正外部性。然而,面对重大社会事件对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冲击,凤和村项目亦显露出自身的漏洞。项目区占地面积小规模略显不足,难以吸引外来游客;虽业态多元,但实际改造中因不明确自身发展特色而未能做大做强;本地文化特色不突出,因而采用的文化引入力度亦不够,进而使原本的文化赋能计划夭折。面对以上难题,凤和村项目能否克服自身缺点,能否战胜经济困难,能否将它开启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继续贯彻下去并最终走向成功,仍然等待我们发掘。与凤和村一样,城中村的微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44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