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民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为此,2022年7月9日—15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队赴喀什,开启了“三下乡”喀什非遗文化调查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指导老师王婷婷在动员大会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希望每一位青年都力争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人、传承人,为保护新疆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带队一起现场参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展,熟悉活动期间的任务。为我们暑期“三下乡”对非遗的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活动期间,我们参加了民族乐器公益培训课,向教授民族乐器的老师大致了解了新疆地区的民族乐器。
图为民族乐器课上喀什地区文化馆老师指导实践团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耀辉 摄
也在古尔邦节当天来到艾提尕尔清真寺面前,观看万人同跳萨玛舞,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图为实践团队参加清真寺万人同跳萨玛舞。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吴昊 摄
之后我们来到了喀什古城,它是新疆唯一的一座完整而又鲜活的古城,经历千百年的历史,至今它仍然发挥着昔日的作用,仍然成为人们延续先祖的聚居地。正所谓不到古城,就不算到喀什。我们在里面调研各种民族乐器,这比我们第一日在文化馆参加民族乐器公益培训班所看到的乐器更多,因为公益培训班乐器大多是自带的有限的,而这里乐器专卖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当天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发放调查问卷。在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会附加一些对我们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介绍,以此来增加当地居民做问卷的配合性和积极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不同,少数人知道这是对新疆非遗文化的调查便面露难色或摆手拒绝。我想这些人并不仅仅是不了解新疆的非遗文化,更多的是不愿意了解。看着他们拒绝的背影我明白了,这就是我们团队本次社会实践的意义所在。
图为实践团队像当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新洋 摄
活动结束后,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收获满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我全程参与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想不管去哪里,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心灵之旅,我们走访喀什的大街小巷,每一步都踏在文化的足迹上。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也让我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变化,从刚开始的喜悦与好奇到如今的怀念与不舍。这是实践,我们分工合作,各自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
辛苦而充实的三下乡已经圆满结束,我们收获了团队精神,真挚的友情,工作经验,了解了新疆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这些都是在校园内不能学习到的。宣传、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是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和“旅游兴疆”的有力举措,这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讯员 张新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7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