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非遗文化,飞扬华夏风采
为响应党的号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非遗文化的学习传承中,更好地调查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2022年7月15日,塔里木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赴喀什古城及附近街道社区,将学习到的非遗文化,通过面对面、小范围采访以及问卷调查向群众宣传,从中我们了解到了不同人群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为期多天的实践让我全景式的了解了喀什地区的非遗文化,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增进了我和队员之间的友谊。我们没有虚度这几天,大家都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务,我无不感叹原来时间可以这样度过,生活可以这样充实。今天一大早,我信心满满整装待发,我们首先便开始沿着喀什古城附近大街小巷进行走访宣传非遗相关文化。我印象里以为走街宣传很简单,毕竟我在学校里也发过问卷以及做一些采访,也就是几句话的事,可事实并非这样,我们走街宣传非遗故事,本来是想让维吾尔族人们知道原来自己了解或者所用的很多东西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当我们真正实践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许多人并根本不会驻足听你讲解一二,甚至无视你,我根本感受不到丝毫的尊重。对我来说,每一次的拒绝都会让我瞬间心寒,我知道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自己也及时调整心态,投入宣传工作,经历过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有朋友们的鼓励与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早已融为一体。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像刺绣、织锦这些传统手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需要新技术来加以补充和丰富,同时还应该将民族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使传统手工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觉得现在应该考虑更多的是让更多人认识并参与这一行业,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社会资源对接。通过对民族乐器非遗传承人的采访,我了解到民族乐器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手艺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更看见了传承人对民族乐器的坚守与热爱。对于老一辈传承人来说,这不仅仅是艺术的美观,更是他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在这背后更多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记得我们遇到了一位卖非遗文创的姐姐,我会一直把这位姐姐的话铭记在心,这也是我这次三下乡最宝贵的收获之一,她认为我们的三下乡很有意义也很支持我们工作,“身为新时代青年,应提升自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学习新的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国家的非遗文化,进一步地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经过了解后我们得知她店里的文创产品都是她和她先生亲手做的,旨在让非遗焕发新活力,让非遗走进各族群众视野,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此刻变得如此的高大伟岸。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文创产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耀辉 摄
在我们探寻非遗足迹的这七天,不论是清真寺万人同跳萨玛舞、“古丽的家”的麦西来甫、艾特莱斯绸、还是古城震撼的开城仪式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来自新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只有当你切身走进它们时,才能真正感受到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我来说,非遗文化不仅是一代代人的记忆,更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文化,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下去。
挨家挨户敲门、面对面采访宣传,对我来说是新奇的体验,毕竟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也是第一次去做这样的事,虽然会惨遭拒绝,但身边一直有有团队朋友们鼓舞与信任,有问题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克服。在这里我能切实体会到不同地方不同的民风民俗,做到随机应变,入乡随俗,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我非常幸运参加此次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是以队长的身份,这个假期因三下乡而更加充实。
暑期实践也将落下帷幕。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反复思考三下乡期间遇到的问题,汲取暑期三下乡实践的经验,锻炼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和了解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们也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非遗进高校”,里面有我们三下乡的故事和非遗的故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从而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这也是我们团队名称,更是我们之所以选择做三下乡的初心。尽管前方道路是未知的,但我的初心永远不会变化,我必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通讯员张耀辉)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与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耀辉 摄
一审编辑 陈铭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7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