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学子三下乡:感受民族乐器,聆听非遗之声
中国青年网喀什9月5日电(通讯员 张耀辉 梁飘点点)为推进文化润疆工作,感受民族乐器之美,聆听非遗内心的声音,传承和弘扬民族乐器文化,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7月9日前往新疆喀什地区文化馆参加民族器乐公益培训班。
在实践的开始,喀什地区文化馆老师艾则孜·吐乎提介绍向实践团队介绍五种民族乐器,“我们开设的科目包括热瓦普、都塔尔、弹布尔、艾捷克、胡西塔尔等维吾尔族民间特色乐器,采取‘手把手’‘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实践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体验了五种乐器,通过老师一对一的现场授课、指导交流、实际操作,实践团成员受益匪浅,很快掌握了乐器的弹奏要领,与培训班小朋友一起上课。老师耐心地将音乐要领灌输给每一位学员,从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点入手一对一的进行指导,逐一纠正大家的不足之处。小朋友们也很热情,也有小朋友在教实践团弹奏曲子,大家相互合作,美妙的乐声在喀什地区文化馆内飘荡,首节民族乐器课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学员们受益匪浅。实践团成员们在美妙的乐声中体会民族器乐所彰显的情感,用心感受流传悠久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与培训班朋友一起上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昊 摄
本次采访的是喀什地区文化馆老师艾则孜·吐乎提,他表示,“我举办各种民族乐器公益性培训班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去热爱这些民族乐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去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不少人觉得我生活安逸舒适,其实唯有热爱,才能持之以恒。我想教这些热爱民族乐器的孩子手艺,让这些乐器能登上更大的舞台,演绎更多的故事,文化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采访中艾则孜·吐乎提详尽讲了他与民族器乐以及培训班的故事。 他教授各种乐器将近四十年,从2014年至今,他一直在坚持开展公益性民族乐器培训班,为开展好全民艺术普及和践行文化润疆工程做出切实贡献。在与他更深的交流中实践团队更了解到维吾尔族的乐器多种多样,但是现在在技艺传承方面出现了人力资源的缺乏,在技艺传承过程中,专业团队和群众文化不同,专业团队主要负责演出方面,而群众文化所面对的范围更多更广泛,需要面对面去教授和交流。实践团队深知文化传承的不易,其中宝贵的文化底蕴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智慧和结晶。
在与艾则孜·吐乎提的细访之中当问及如何宣传与传承非遗文化时,他说∶“提高认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们应当注重对乡村相关音乐知识的普及,规范乐器弹奏的准确度,用心的对待乐器,弹奏出内心的声音。”实践团队听完后深刻认识到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会坚持初心,广泛传播发扬民族乐器文化,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可以将非遗文化带到更多的地方发光发热。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艾则孜·吐乎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昊 摄
在实践的具体阶段,实践团队对部分培训班小朋友以及喀什地区文化馆附近群众做了新疆非遗相关的问卷调查和采访,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和表演流传至今,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哪些项目是非遗。实践团队体会到文化从来不是哪一方面的个体,而是多种类多方面的融会贯通,相互关联,相互融合最终早就了悠久的文化。非遗不仅仅只作为一种技艺培训,更是穿透时光的层层雾霭来到大家面前的历史与文化。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队对部分学员做民族乐器采访以及非遗相关问卷调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昊 摄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有幸聆听古典音乐所带来的“非遗之美”以及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认识与感受。对于将自己几十年的青春放在传播古典音乐上,也足以看出艾则孜·吐乎提对这份文化的热爱和毅力,这股力量也同样是非遗传播中至关重要的。实践团队切身感受非遗的魅力和永恒的文化价值,应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结束后与培训班成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耀辉 摄
一审编辑 张紫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7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