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二十大的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中宣部、中央文化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二十大来临之际,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医疗咨询服务队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开展了为期14天(6月20日-7月3日)的“携手探索人体密,同心共迎二十大”人体标本制作社会实践活动,将党对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殷切要求发展壮大,同时在实践中体会医学之美,在实践中感恩大体老师的奉献。
本次活动号召三十四位解密者,分为十七组,每组由一位大二的同学带领一位大一的同学共同制作人体标本,包括准备器械、领取材料、拍照记录、动手实操、分离辨别重要结构、撰写实验报告等。本次活动还邀请楼佳庆老师、林支付老师、赵建军老师、徐小冬老师等作为指导老师,在旁教学指导,为此次活动保驾护航。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老师的教诲不仅渗透在每一天每一步细小的解剖中,而且在社会实践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老师们都为解密者做出了指导。在活动的第一天,林支付老师为我们安排了每日的作息时间,讲述了器械的使用和清洗和每日实践报告的要求;在活动的第八天,赵建军老师就我们前七天的表现和问题做出纠正和总结,提出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细”习惯和模块化方法;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楼佳庆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浙江自然博物院,讲述了博物馆中收藏的人体标本的故事,并为十四天的人体标本制作活动做出总结。
老师们用自己宝贵的假期时间指导我们进行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正是他们的殷殷教诲和亲切指导,让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有趣的实践语言。老师们对我们的指导和希冀也深深的印在每个解密者的心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李大钊先生曾言:“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十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值杭州的梅雨季节,“天上阴晴无一定,人间寒煖若平分”,闷热与潮湿裹挟而来,捂湿了每位解密者的脊背,口罩似乎不能阻挡刺鼻的甲醛味道但使脸上的汗不停歇的流下。但较恶劣的环境并不能阻挡解密者的步伐,十四天如一日的实操,表达了我们决不放弃的决心。
“实践出真知”。我们在解剖途中会发现,有些血管的走形和解剖图谱中的图片中血管的走形不一致,赵老师说:“这就是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特殊性,没有人完完全全按照书本上生长,延伸出去一句话就是,没有人完完全全按照书本上得病。”解剖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标本制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分离一张浅表的皮肤都会花费我们半天的时间,这就需要足够“耐心”;分离浅表皮肤还需注意浅表的血管和神经,一个不留神就会将其切断,这就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与细心并行,知识与经验相成,造就成熟的医生。
青春的底色是奋斗。相信解密者们通过制作不同部位的标本,能提前了解自己喜欢的领域并为之努力奋斗,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贡献属于医学生的绵薄之力。
用日落换明月升起,以生命点亮生命
“我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为了谁,更让我明白了我将来为了谁”,您好,初次见面,请让我们尊称您一句“老师”。我们不知道您过去的身份,您可能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家庭主妇,也可能是能力出众的职场女性;您可能是一位怀有壮志的读书人,也可能是得高望重的老教授;您可能是一位普通群众,也可能是入党五十年的老党员。无论您过去的身份如何,在这里您拥有一个全新的身份,无言良师,在我们初入医学大门的时候,抓住我们蹒跚摸索的手,用自己的身躯,引领我们进入医学的殿堂。
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楼佳庆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浙江自然博物院。在人体标本展览前,老师说:“我们学校从2015年开始成为杭州市唯一的指定接收单位,遗体捐献者在逐年递增,这与国家稳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步伐相同步。大体老师为了同学们的教学和科研做出很大帮助,他们是无私奉献的,我们要时时刻刻怀着敬意去对待大体老师,尽我们所能满足遗体捐献者家属的要求,做好服务。”
老师还为我们讲述了遗体捐献者们的真实故事,每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让在场的同学纷纷为之动容。医学之所以神圣,是因为有为医学前仆后继奉献的神圣的捐献者,懂得敬畏爱惜大体老师,是每位医学生的必修课。
青春小别离,迎接下一场乘风破浪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人世间的光景如圣人所说,转瞬即逝,十四天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成为了这一批解密者们的修行之旅,2022年的解密和我们说了声“再见”。
在十四天中,同学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解剖知识和技能,收获了解剖老师和大体老师的师恩,收获了难忘的友谊,收获了大大小小的感动。属于医学生独特的修行之旅艰苦而又刻骨铭心,它让我们成长太多,它让我们不忘初心。
“‘我一辈子从医,走了以后也要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器官如果有用就捐给需要的人,遗体可以用于医学解剖。’这是内蒙古军区呼和浩特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原副院长苏逸民的遗愿。秉承他们的遗愿,吾辈更应倍加珍惜,努力向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珍贵,然而遗体捐献者却战胜了短暂,使生命得到了延续和升华,获得了永恒。这种精神值得年轻一代学习,并将其发扬。医学生们作为社会主义新青年,更应该向这些为党、为人民、为医学事业奉献自己的各界人士看齐,努力学习,奉献自己的所学,尽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回报他们,回报国家。”——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陈嵘嵘同学说道。
“‘让学生摸着我的身体进入医学殿堂’这一信念让我卓然起敬。解剖楼院中两旁载着很多花花草草,当天气变凉树叶纷纷飘落,片片落叶随着北风在空中飞舞,也是醉人的景色,落叶归根化作肥料滋养泥土,不正像那些像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为了培养出的新一代医生和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吗?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谨言躬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锤成大医。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想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一路上必然充满坎坷,但我无法再忽视别人为我铺路时的辛苦付出。学医这条路这些无法避免痛苦,所以越学习我越无法忽视生命的重量,感谢一切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的生灵。”——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吴宛潞同学说道。
二十大正在路上,身为医学生的我们也在同一条道路上。愿以吾辈之所学,护卫中华之盛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1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