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至7月10日,由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人文与传播学院联合执导的“城览浙江,馆藏古今”——“一城一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并圆满完成。此次实践,地点分别为浙江省的绍兴市、金华市、宁波市,其中金华实践团队由七人组成,对金华市图书馆与中国婺剧博物馆进行实地探访,旨在深刻了解与数字相融的八婺文化。
实践第一天,团队来到了永康街288号——金华市图书馆,本次实践的重点站。金华市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型的多功能公共图书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金华市图书馆也将数字化媒体融入馆内。馆内所有文献均免费开放,各窗口书刊开架式阅览,提供自习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盲人阅览室、沙龙室、报告厅、OPAC查询系统、RFID自助借还系统、大量期刊数据库、“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以及政府公开信息等数字化资源等场所和资源,向市民提供文献借阅、咨询、联机检索、信息查询、展览讲座、知识培训、馆际互借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实现图书馆藏、阅、借、咨询、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为了更好的了解数字化媒体技术与图书馆的融合情况,实践团队准备了近两百分问卷,在不打扰读者学习工作的情况下随机发放。调差问卷的内容基本围绕图书馆与数字化媒体的融合展开。通过对问卷的汇总我们不难发现,将现代科技引入图书馆后,不仅人流量增大,为读者创造了便利,图书馆对书籍的管理也更加有序,图书馆在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过程中,数字化媒体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参观金华市图书馆,引发了我对数字化图书馆的思考。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和特征,在馆藏建设、读者服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由于数字图书馆以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机为环境,向读者和用户提供比传统图书馆更为广泛、更为先进、更为方便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方法,较之传统图书馆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献存储方面使图书馆不再受制于物理空间,检索方式方面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信息传递方面利用互联网为读者提供便利,资源共享方面使一本“书”同时被多人阅读从而提高信息的使用率。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便利,如今将科技与书籍相连,或许能进一步吸引大众的目光,使书籍深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实践第二天,实践团队前往中国婺剧博物馆,体验婺文化的深厚底蕴。千年婺州府,悠悠金华城;一脉婺文明,精神永流传。南山北山竞秀,白沙婺水汇流,孕育了婺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婺文化。旧时婺州城是如今金华的主城区,走在金华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婺文化气息,而中国婺剧博物馆更是婺文化的典藏之处。婺剧,俗称“⾦华戏”,浙江省地⽅戏曲剧种之⼀。它以⾦华地区为中⼼,流⾏于⾦华、衢州、丽⽔、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东北部的⽟⼭、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因⾦华古称婺州,1950年正名为婺剧。⼯作⼈员带领实践⼩队参观婺剧博物馆,从婺剧的分布、历史发展、成就、唱腔、服饰、脸谱等⽅⾯介绍,让同学们对婺剧有了深⼊的了解。来到演出的剧院,同学们在后台对正在练功的婺剧演员进⾏了采访,从不同的⻆度了解演员⼼中的婺剧。
若不是金华人,可能对婺文化的了解并不多,但若在金华城走一走,便觉婺乡亲切。文明的进程里,不断有人远走他乡,客居者远道而来,成为新的婺乡人。五湖四海的人带来文化碰撞与交融,从器物、制度到思想,在脚下铺垫出一层又一层的文化记忆,有的诞生,得以延续,有的发生改变甚至消亡。长期的磨合教会了这里的人们求同存异、和美生活。受数千年宗族自治管理模式的影响,传承下来的民俗定格在宗族或村落,并由此形成了婺城“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文化生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四面八方迁徙而来的人们十里一方言,以看似迥然不同的民俗形态表达着同一份祝愿与祈盼。
此次金华实践小队以探访金华市图书馆和中国婺剧博物馆为主,不仅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也被八婺文化所深深吸引。 “⼀城⼀馆”实践⼩队在本次实践调研中⼒求切实深⼊地挖掘⾦华市⽂明⽂化发展进程,探究数字化技术在⾦华市城市⽂化形象塑造中的作⽤,研习积淀深厚、博⼤精深的“⼋婺⽂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6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