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是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亘古怀今,不论是流传千古的乐声又或是精湛不凡的手工技艺,都是先辈们一代代传承守护下的文化瑰宝。“蜀西拂尘”更是非遗传承中留下的一株在青城山下根深叶茂的灵草,一句“羽衣缥缈拂尘器,怅别河梁赠柳条”道出了蜀西拂尘不仅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制作技艺中又埋藏着深厚的匠人精神。
实践目的: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全国人民文化自信,了解非遗文化,学习工匠精神。在确保疫情防控稳定的情况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四川省成都市文遗月老社会实践团于八月中旬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蜀西刘记拂尘文化传播工作室进行实践调研,开展“百名团员下乡村,科技赋能非遗+”文遗月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了解见识先辈留下的传统工匠技艺,学习到非遗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自始至终不忘初心,传承技艺的伟大工匠精神。
实践回顾:
8月17日,实践团成员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蜀西刘记传统拂尘文化展示与体验中心进行参观学习,经非遗传承人刘师傅一家介绍,了解到传统拂尘的制作过程。由于传统拂尘的制作必须要靠纯手工来完成,使之学习起来难度很大细节很多,而青城蜀西刘记拂尘手工制作更是要求极高,取山中棕榈树皮鞣制后抽丝,索取棕丝制作尘尾,然后缠成若干缕,再将每缕编制成莲花支架,故而称之为“莲花佛子手”。团队成员在简单的学习制作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手工匠人制作一把精美拂尘的来之不易,这也使得团队成员对传统非遗文化传承人从之前的不了解到现如今的敬佩,真正的学习以及领悟到了伟大非凡的工匠精神。
紧接着在近距离的接触认识中,我们了解到拂尘在中国又称作拂,又或称之为拂子,始于秦汉时期,起初是用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绳的器具,后来作为封建时代皇室仪仗之一,也做接风洗尘之用。早期它是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的一件雅器同时也是儒家、道家、法家的重要法器,寓意着拂去世间的一切尘埃。结合历史的遗迹,如今的拂尘在影视剧以外并不常见,但在此次调研的地方都江堰——青城山中,却承载着两千多年深厚的拂尘文化。
通过刘师傅一家的详细介绍以及在展示馆内亲眼观看,我们知道了拂尘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易,要想在如今电子化工业化的世界里留下像拂尘一样传统非遗技艺手工制作的一席之地,确实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团队成员在观看体验了拂尘制作之后,其匠人技艺之精湛,手法之娴熟更是深深使观看学习之人无一不佩服至极,更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希望拂尘这一伟大的历史技艺制作可以被更好的传承下去。
调研感悟:
弦歌不辍,思接千载,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传承非遗绝不单单传一门技艺一个遗迹那么简单,更是要在传承中感悟先辈思想,学习工匠精神。团队成员在与非遗传承人刘师傅一家的交流探讨中,更是认识到传承任务艰巨不易,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有责任且有义务担负重任,让传统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制作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风韵依旧,神采四溢,不湮没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让工匠技艺重新引起重视,以全新的面貌得以继续传承。在工业化电子化发展的背景下,不违背老一辈非遗传承人的意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当下网络发展相结合,让新一代的文化自信建立在传统价值的现代化之中,大力积极的弘扬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承贯彻到底,让老一辈留下的文化瑰宝留在这星汉灿烂的万家灯火之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0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