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之际,团中央部署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筑信息学院瑶梦—向阳实践团队围绕主题在暑期“三下乡”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青年的活动,组织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全覆盖、下沉式的宣讲,提升活动吸引力、感染力。
脚踩泥地增才干,乡村振兴添活力
当下正是笋、木耳、玉米等农作物成熟的季节,竹林地作为我们实践的第一站,我们走进村民赵大叔家的竹林地,田间劳动,入户走访,体会乡村百态。在体验竹林间劳作的时候,农户赵大叔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竹笋的生长周期以及种植竹笋的要点,了解瑶族联山村竹笋年产量、收益,以及每年的主要销售途径,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在竹林里展开。
这里的干净整齐的宜居环境是瑶族联山村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据村委吴书记介绍,瑶族联山村在脱贫攻坚开始前还是个深度贫困村,但短短几年时间,整村实现了“脱贫摘帽”。究其原因,当地木耳产业居功甚伟。木耳产业的发展既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又兼顾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小木耳,大产业”,这木耳产业到底有多么神奇的力量,在村委吴书记的带领下,对木耳产业进行深入了解。
这小小的木耳发挥着大大的作用,成为了瑶族联山村民的致富耳,它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联山村已成为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牯塘镇瑶族联山村。
戴上草帽,融入田园,实地实践观察。队员们到大田摘玉米的,两人为一小组,通过不断调整方案和位置之后,开始掌握了诀窍,“唰唰”几下就是一根玉米,采摘收割的速度越来越快。
劳动教育是我们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作,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来体验丰收喜悦,团队成员对今日的劳动活动进行总结,感受劳动光荣。希望大家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大家纷纷表示,在“三下乡”过程中体验学农劳动,内心感到既充实又自豪。本次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三下乡团队深切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也会继续关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瑶族联山村农业生产。
身体力行志愿活动 建设特色民族村庄
“五清一改”(清垃圾、清搭建、清杂物、清堆物、清张贴、改习惯)的口号已经牢牢扎根在瑶族联山村村民的心中,村庄清洁行动已经成为劳动村每月15日开展的常态化工作,全村21个村民组在村民党员的带头下有序开展,村庄内外在村干部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变得更加整洁、干净、有序的宜居环境。
联山瑶族村是英德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先后获“国家森林乡村”“广东名村”“广东省卫生村”“清远市生态示范村”等殊荣。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市、镇、村的共同努力下,联山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脱贫攻坚如期推进,在生态保护与发展中找到了平衡,在产业兴旺与有效治理中实现了民富村美。在人居环境治理的同时,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和建筑风貌,合理布局和规整自留地,因地制宜种好“小三园”。走进村民组,部分农户的窗户上挂着瑶族标志的图案,外墙画着瑶族传统文化的壁画,展现着他们的独特的文化色彩。
以“沉浸式”学习模式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提高知行合一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经过不断探索而形成的智慧结晶。
学好党史,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使全党有了定盘星、全国人民有了主心骨,引领中华“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思想旗帜、理论武装和锐利武器,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我们团队与英德市水利局考察组一行先后实地走访考察了联山村环境治理项目和鉴湖水环境整治工程,详细听取了项目工程概况、规划设计、建设进度等介绍,仔细了解联山村发扬水文化举措以及水利标准化创建等情况。考察组组长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认真总结好所看、所听、所感、所悟,紧抓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发展黄金时期,不断夯实联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水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努力开创联山水利事业新局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3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