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以文化传承为薪火,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何甜甜

为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激发文化的内生活力,走向振兴实践队于8月下旬走访阿朵小镇和王台街道,实地踏寻了当地特色产业和非遗传统文化。

从阿朵小镇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为调研旅游业发展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探寻乡村特色发展密码,走向振兴实践队于8月29日前往黄岛区藏马镇阿朵小镇及阿朵花屿园区开展调研活动。当日下午,实践队员前往阿朵花屿调研其经营状况。阿朵花屿是由8家民宿企业品牌联合组成的北方首个民宿集群。在阿朵花屿,实践队员游览了古色古香的唐风一条街。虽然正是雨天,阿朵小镇内仍然有很多游客旅游观光,还有剧组入驻拍戏。实践队员采访了几名游客,他们都赞叹阿朵小镇山清水秀的美景,表示会常来旅游观光。实践队员发现虽然客流量不小,阿朵花屿内仍有部分店家生意惨淡,甚至停业关门。据工作人员介绍道,园区在寒、暑假时收入可观,其他季节则适当关停项目以维护设备。阿朵小镇同时发展房地产行业,也有很多人在此处购置房屋。

实践队员了解到,在政府的支持下,阿朵小镇集文旅度假、日常生活、老年颐养等众多功能于一体,配置银行、超市、健身房等全套生活设施;还有影院、滑雪场、小型游乐园等娱乐设施,意图打造一站式家庭度假产业园区。阿朵小镇及配套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为当地增加知名度。近年来随着新娱乐设施的不断建成,阿朵小镇的热度有增无减。实践队员王冠晰感叹道:“没想到阿朵小镇的发展如火如荼,希望阿朵小镇能继续为藏马山带来更高的热度,切实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一蓑烟雨,守住非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正是道出了蓑衣编制这一古老传统工艺,为更深一步了解西海岸新区非遗文化,探索非遗带动乡镇经济振兴发展之路,8月30日,走向振兴实践队寻访蓑衣编制工艺的传承人赵文赞。谈及学习蓑衣编织工艺的初衷时,赵文赞说道:“我退伍后不肯闲下来,对蓑衣编制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到处学习,刻苦钻研了几年之后,终于成功掌握蓑衣编制工艺。”接着,他向实践队员展示了他编制的蓑衣,并介绍到,由于蓑衣编制及其精细费时,他因年龄精力有限,编制一件蓑衣常常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他还亲切地给实践队观看他编制蓑衣的视频,让队员们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了蓑衣编制的流程。

最后,赵文赞热情地邀请实践队员车桐宇、王冠晰体验穿蓑衣,“这种蓑衣果然穿上并不重,虽然看着只是一件简单的蓑衣,但密密实实的编制可以看出来手艺的精湛细致。”队员车桐宇赞叹道。赵文赞介绍到,现在的蓑衣编制极其费时,又都是纯手工编制,加上现代雨具的功能已经可以覆盖蓑衣了,所以现在蓑衣都是拿来当工艺品了。 实践队员张雪晴感慨道:“现如今蓑衣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手艺人的不忘初心、辛勤努力,蓑衣的制作与传承更可促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让文化流传民间,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不断挖掘文化遗产并推广传承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对西海岸新区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加强了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同时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也有了一定认识。探寻非遗文化,走向振兴一直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8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实践总结大会

2020年7月15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最后一天,队长孟舒准备开总结大会。上午九点,队员们在腾讯QQ群聊里签到……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总结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总结2020年7月12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进行的最后一天。今天上午九点,我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对之前14天……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活动总结

今天是七月十五号,是我们“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的最后一天。今天我们的唯一内容就是总结。“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在经历了半个多月…… 宋旭 查看全文 >>

谈对农村垃圾分类的认识

“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及有无意识分类处理

今天是七月十四号,也是“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开展行动的第四天。随着遥远天际那一缕红光的萌生,“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再利用社会实践队要开始今天…… 宋旭 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清华苑小区站

2020年7月14日,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保护,共筑蓝天”垃圾分类处理调研及宣讲社会实践队暑期实践的第十四天,已经接近尾声了,队员们准备再去做一次关于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 马成功 查看全文 >>

农村垃圾分类之路

伴随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许多农村已不再是“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形象。笔者日前走访一些村庄,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犄角旮旯处也难觅垃圾踪迹。村…… 邵泽辉 查看全文 >>

留庄镇生活超市垃圾分类调查

今天是七月十三号,也是我们开展行动的第十三天。今天我们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留庄镇生活超市里面的垃圾分类情况的调查。我们在下午大约二点钟一起来到了位于留庄街比较繁华的留庄镇生活超…… 宋旭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走向振兴实践队寻访西海岸新区王台增聚回饼非遗文化
“通古至今,学史明智。”为深度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山东省的非遗文化历史与发展,已寻访了二十多个街道、四十多处大集的走向振兴实践队再度出发,8月30日,走向振兴实践队前往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探寻增聚回饼…
山东大学(威海)希望小屋·星星护卫队顺利完成暑期实践
“建最好的小屋,筑希望的城堡。一间‘希望小屋’是一个爱的城堡,是孩子们成长的希望。”7月15日至8与人31日,希望小屋·星星护卫队再次起程,实地走访、回访希望小屋及困难儿童14户,为8名儿童开展青葵课堂近3…
走向振兴实践队赴阿朵小镇展开调研
为调研旅游业发展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探寻乡村特色发展密码,走向振兴实践队于8月29日前往黄岛区藏马镇阿朵小镇及阿朵花屿园区开展调研活动。当日下午,实践队员首先前往阿朵小镇游览观光。阿朵小镇绿荫…
走向振兴实践队寻访蓑衣编制工艺非遗文化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正是道出了蓑衣编制这一古老传统工艺,而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历史悠久,多处历史古迹矗立于此,多项非遗文化技艺扎根于此。为更深一步了解西海岸新区非遗文化,探索…
内蒙古防沙治沙实践队:走进恩格贝,深入实地调研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谈到“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时,他曾专门把治沙问题纳入其中。“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
立功立德立言——王明阳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作为中国两个半圣人之一,中国的读书人把王阳明和孔老夫子摆在同一高度,是儒家四座山峰“孔孟朱王”…
小镜头看大世界,大格局看小细节
“用小镜头看向大世界,用大格局看向小细节”7月21日上午,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11名师生走进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学相关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产…
长安大学材料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逾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感受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我在⼤二暑期没有全⾯接触专业课的时候,来到了湖州市商务局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熟悉政府部门的架构和⽇常运转的机制的同时,学习其管理模式…
【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讲“我在乡间有亩田”,保障粮食安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2022年8月20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赴福建省南平市、莆田市优质稻生产服务实践队在陈志伟老师的带领下,抵达浦城县万事兴家庭农场进行…
青春实践 有我必行
社会实践使我们⾛出课堂,⾛出校园,⾛向社会,⾛上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课堂去见识世⾯,施展才⼲,增长才⼲,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炎炎夏⽇列⽇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