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情况以及新发展方向,山东大学法学院“驼铃声声”非遗调研团队于8月26日,经过前期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团队积极调研敦煌非遗文化项目,联系当地居民,采访相关人员,以期全面了解非遗文化新发展方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敦煌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走廊和各具特色的传习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敦煌传统的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手工技艺、美术、民俗习俗、饮食、民间文学、医药等非遗项目。馆内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生动有趣的传统民俗展示、独具匠心的民间美食,令人眼前一亮,赞叹不已。
敦煌历史深远,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敦煌市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相关工作,形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环境。目前,敦煌市已建成四级非遗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体系。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酒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项,敦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2项。
在这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背后,是一个个传承人多年来的坚守和努力。杜永卫是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潜心研究敦煌彩塑,与飞天一起“飞翔”在艺术世界里,先后制作传统题材雕塑作品300余身。40余年,他研究敦煌彩塑始终初心不改,努力践行着一个“敦煌工匠”的本分。
非遗传承人杜永卫说:“在2008年敦煌彩塑被评为非遗以后,我就觉得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子。从那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去培养一些传承人,培养一些人才。目前,我培养的一些传承人已经在当地都成了传承人,有的也在社会上承担这份工作,并取得了成绩。我们在培养中采取了几种措施,一个就是师傅带徒弟,他在我的工作室跟着我工作,工作中一边共同做雕塑,一边给他们做讲解,手把手的带他们;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办一些培训班,其中有大学生、研究生和社会青年,我想从他们中拔些苗子,适合完成传统彩塑的工作,我们就把他留下来进一步培养。另外,我们还有一项措施,那就是让非遗走进校园,从小培养孩子们。”
敦煌彩塑传承人尤路平说:“2019年6月份,我通过西北五省非遗的一个展览来到敦煌有缘认识了杜老师,就决定在杜老师这里学习,至今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恰巧杜老师在做他的这个复制洞窟项目,我就在杜老师的指导下帮他一起完成这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敦煌彩塑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值得年轻人去学习。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个人的学习和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去喜欢敦煌彩塑、热爱敦煌彩塑。”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人才”,重点在“活力”。目前敦煌市非遗中心组织建立的非遗传习所多达33个,先后建成非遗传习基地5个。在传习基地,非遗传承人每周进行传徒授艺活动,培养了一批学生传承人。在传、帮、带的传承作用下,敦煌曲子戏、敦煌剪纸等多个非遗项目目前已融入全市中小学课堂。通过从小培养青少年传承、弘扬和保护老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更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经过这些年的挖掘和整理、保护和传承,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镌刻进了敦煌的城市记忆,锻造成了敦煌的文化烙印,并在新时代得以活化创新,有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非遗也让敦煌成为更有人文情怀、更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在未来期待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非遗、宣传非遗,为敦煌非遗保护与传承添光增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70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