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7月20日,广东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伍“泥要匠做才队”来到大吴村,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参观了当地的大吴泥塑博物馆,随后又深入采访了当地多位泥塑传承者以了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和传承危机。
7月16日与17日,团队先后参观了潮州美术馆与大吴泥塑博物馆。在探访潮州美术馆时,泥要匠做才队初步了解到馆内的泥塑作品制作题材类型——大多是来自潮州本土的传统文化与村民日常的习俗特色,以及家喻户晓的经典民间故事。在这场与大吴泥塑的初次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泥塑人物服饰制作的精致与神态刻画的细腻都让成员们为之惊叹与心生自豪之情。
为了能够进一步观赏更多的精美泥塑作品,团队如约而至步入大吴泥塑的发源地“大吴村”,并且顺利地到达了大吴泥塑博物馆。 在泥塑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泥要匠做才队先来到馆内设有的文创区。在这里,成员们发现,博物馆正以一种“结合时代发展特色和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的创新型创作形式,来多样化推广大吴泥塑,让更多来到潮州当地的访客能够了解大吴泥塑文化的魅力。这种方式让团队意识到,现代与传统共生是大吴泥塑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同时,讲解员提到,馆内的泥塑作品约五百件,其中还包括馆长夫妇合作完成的部分作品,如:展现潮州独特习俗“出花园”的场景和大吴泥塑的制作步骤。在这次实地走访泥塑馆的过程中,团队对泥塑文化有了更真实、更生动、更深刻的认知与感悟,换言之,大吴泥塑不只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一种可见的、可参与的民众日常生活的作品。
7月18日至7月20日,为能够真实地了解“大吴泥塑”作为文化瑰宝在守护与传承方面的难言之隐,泥要匠做才队通过实地探访和深入性面对面交谈采访的形式,步入非遗传承人吴德祥、吴维清、吴利强三位先生的工作室。通过与传承人的沟通,团队意识到大吴泥塑的发展瓶颈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传承人才的缺失,泥塑制作时间成本高,泥塑工艺品的受众面不广等。然而,吴利强先生的家人正在尝试“泥塑+短视频”的方式来让大吴泥塑这门手艺焕发新生。通过实践可见,依托短视频带来的流量,大吴泥塑这一手工制品的销路不畅问题有所改善,这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
新的媒介技术与自媒体传播方式,为深藏于大吴村的泥塑文化开启了新天地,在吴利强这位非遗传承人的分享其捏泥成器的巧艺智慧与幸福快乐的过程中,还让自己的手艺获得了欣赏的粉丝与消费群体,可谓一举多得。由此,泥要匠做才队在此次采访途中真切地意识到,虽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手工制造大多被机器生产取代,非遗技艺逐渐消亡似乎是一种无奈的必然,但在新时代下,短视频也能够为大吴泥塑这一民间手艺品的传承带来生机。
此外,传承人吴德祥、吴维清在采访时还向成员提到,当前政府部门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扶持的重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换言之,“大吴泥塑”承载着潮州文明与独特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根”与“魂”。这让团队更加相信,在未来,大吴泥塑这一文化瑰宝能够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在更多民众对泥塑文化深入的了解和喜爱中,逐渐摆脱其式微的阴影,不断地融入新媒体宣传发展的趋势之中,从而得到更加持久的保存与发展。
最后,经过这五天的调研走访,泥要匠做才队体会到潮州大吴泥塑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此外,还进一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与文化魅力,意识到传承国之非遗,保护泥塑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守护好大吴泥塑不单单是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更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55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