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实地调研 | 以智能技术奏响“医工融合”新乐章
“两个案例创新性、可行性都很让人出乎意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两个产品在社会上也会有越来越高的认可度。相信你们可以继续创新完善产品,行稳致远……”滦平县中医院主治中医师周树林如此感慨道。
研究成果,调研方向
近年来,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致力于医工融合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中,由王元全教授带领的灵析科技团队聚焦医学影像领域问题,自主研发了基于核磁共振图像的智能辅助分析系统,为心脏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由孙昊教授带领的断骨智合团队借鉴中医传统正骨手法,自主创新设计了手术机器人结构,建成了仿中医正骨的骨折复位康复机器人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研究,为创新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精准长效的迭代方向,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兰天、团委书记张茜茜及学生代表共10余人组成医工融合调研队,于2022年暑期赴天津南开医院、天津鼎翼骨科医院、邢台市第九医院等10余家知名医院,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医工融合”主题调研活动,以医工融合为导向,以临床需求为依据,携手共谋医工学科交叉融合。
心有灵析
针对人工智能在国内医学影像领域应用情况,调研团队一是深入心脏诊疗科室,与医生面对面沟通交流,探寻当前心脏疾病诊断的相关技术;二是对心脏类疾病的就诊时间及看病效率进行蹲点信息采集。团队发现目前心脏影像诊断技术仍然存在图像清晰度低,影像设备购置、维护消费过高等痛点,另外全套的心脏影像诊断需要2-3天才能得出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有病情延误可能性。
南开医院心脏科主任杨俊华对团队当前的科研成果表示了极大认可,她提及,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将类似心梗等血管狭窄程度判断的更为精确;展示核磁冠脉CT造影等由通过人工智能代替图片展示明显增强了行医效率。她认为,人工智能在影像学和CT造影等方面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辅助行医,推动医疗领域的进步。但是现今医院所需如DSC等设备价值不菲,先进程度也亟需提高,激发了我们深入科研的兴趣。
巨野县人民医院骨科常医生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放射影像医疗诊断中的应用所占比重很大,且平均耗时短,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物联网NZ211张雯在与常医生沟通中了解到当前一些疑难杂症的病因由于设备精度的问题还是没办法处理,心脏图像的清晰度也需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疾病类型的精准判断。医疗瓶颈浮出水面,明确了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为团队创新完善医疗项目指明了方向。
断骨融合
同时,为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骨折复位手术中应用的价值,调研团队前往骨科科室与一线医生交流,听取专家的专业指导意见,了解到骨位复合手术规模及治疗周期等信息,同时骨折复位技术也显露出几大“瓶颈”:传统人工手术具有不确定性,因医生疲劳而出现精度误差的情况十分普遍,机器人实操应用范围待扩大、群众基础待夯实等。未来我们仍需发挥专业优势,以人工智能医疗为切入点,不断改进并完善两大产品。
以理论学习为知,以实践活动为行,计算机专业学生赵京京前往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人民医院与刘桂元医生进行面对面深度交流,她了解到目前国内机器人正骨应用仍有限,群众基础不高,许多病患对此持怀疑态度,可见实现机器化手术道阻且长。刘医生还谈到:“现有骨科手
术机器人主要针对关节置换、脊柱微创等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可以主
攻手术量最大的创伤骨科领域,也就要求骨折机器人的精度要更高。”对于这一情况,赵京京同学不禁感叹在项目后续研究中,利用专业知识
开展科研应全力满足医生与病患需求。
躬身实践,激发创造。团队成员唐嘉聪,前往青龙县中医院进行了实践调研。谢龙医师对两项创新成果给予了肯定,也指出目前国内外医学技术差距不大,但设备先进程度较落后,需要不断提高其精度与准确性。正骨机器人想要达到更好的实操应用效果,就要把信息库做大做全,实时更新,扩大其可操作领域。
学思并重,推进落实。实践队员马晓乐在与邢台市第九医院刘路壮医生交谈的过程中,刘医生表明人工智能融入骨折复位是大势所趋,他
建议在后续机器人的研究过程中,与临床相结合,夯实群众基础,联系实际进行操作与完善。刘医生的建议为项目提供了重要研究思路与方法,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创新动力与研究方向。
调研总结,扬帆起航
经过此次调研,智能学院师生对于心脏影像智能辅助分析系统、骨折复位康复机器人系统的实用价值与优化方向有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
创新精神和产品适用性也获得了医生的普遍认可。当代医疗正在沿着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医工融合将会深入开展,发挥最大效力。相信智能学
院师生,会将创新精神极致发扬,为医疗领域智能化继续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8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