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正值夏季最炎热的时候,烈日当空却没有阻挡同学们的热情。7月3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星火传递,筑梦丹青”团史普及宣讲服务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分队前往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进行团史科普视频拍摄活动,活动获得瞿秋白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进展顺利,收获颇丰。
关于秋白
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先烈,集文人的儒雅与革命的坚毅于一身。他勇于探索,忠于理想,在革命黑暗的岁月里坚持英雄立场,他就是瞿秋白。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二十多岁作为记者、翻译远赴莫斯科工作,从事党的早期理论探索。在大革命失败后,他临时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1935年被国民党拘捕,拒绝劝降出卖灵魂和信仰,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他是坚持真理的革命斗士,也是义薄云天的革命烈士。记得梁恒先生曾说过,那些被历史筛选出来的占领制高点的人,他们本身就是海,他们所蕴含的思想,和人格内涵,值得我们驾船撒网,去永久捕捞。瞿秋白值得我们永久的铭记与缅怀。瞿秋白的一生,虽短暂,却光芒四射。他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也是中国文学界的铁笔书生。瞿秋白没能见到美好新中国的到来,但他的梦想在如今的中国早已实现。
初进馆内
2021年在重新修葺一新后开放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纪念馆和怀燕社三部分组成。“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推开一扇木山,迎面墙上的诗句是瞿秋白的代表作。他是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也是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他创办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日报。2021年六月起,瞿秋白故居的《又见少年阿霜》沉浸式演出把原生态历史搬入场馆,选取秋白写诗,韦陀菩萨,剪辫子,挂白灯笼,人生知己五个故事,讲述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小分队曾采访纪念馆负责人,问到这样一个沉浸式演出的意义所在,“全新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增强了红色景区的吸引力。”纪念馆负责人这样说到。
拍摄进程
初达纪念馆,便能感受到浓厚的革命历史文化气息。小分队队长与纪念馆负责人进行交涉,道明身份及来意后,得到负责人与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主讲人身着白色衬衫,佩戴团徽,从纪念馆正门开始讲解,介绍了纪念馆的馆物,同时科普瞿秋白事迹。随着视频拍摄进度推进,中期来到了瞿秋白故居,跟着镜头一睹伟人故居,垂檐下悬挂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横匾,由茅盾先生题写。在故居中,安放了100多件家居和生活用品,都是按照瞿秋白先生当时的格式征购或仿制,并按照原样陈列。随着主讲人走进纪念馆,瞿秋白烈士的高大铜像迎面而立,身穿西服,戴着眼镜,手握书卷,栩栩如生,身后的墙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捎”,随后主讲人介绍了纪念馆的历史并跟随镜头步入瞿秋白故居,在纪念馆内对曲秋白为党献身事迹进行了深情并茂的讲解,展现了瞿秋白作为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拍摄结束后,小分队与工作人员进行简单交谈,了解到在团史科普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包括小学生,愿意去倾听革命伟人的事迹,愿意了解中国共产党一路的艰辛。
拍摄结束
在拍摄活动结束后,小分队成员进行分工剪辑与配音,完成团史科普视频的后期制作工作,并共同总结完成实践报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当代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国家未来和希望。因此丰富青少年党史团史尤为必要,只有在了解国家的艰辛建设之路,才能够坚定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42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