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同治理理论
在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下,政府与社会具有共同的目标。而要达成这个目标,既无法完全依靠政府,也不可能完全依赖社会自治,必须依靠政府与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协同治理是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和政府资金短缺、能力不足等挑战的最合适的手段,也是各国完善公共服务的趋势。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这样四个主体,四方聚集在一个大的教育环境之中,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只有当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到双减政策的实施活动中去,双减实施的效果才能最大的发挥出来。确切来讲,由政府主导,把握引领双减政策大方向;社会参与,为双减政策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学校负责,将双减内容扎实落地;家庭参与,支持学校双减的后备工作。各个主体相互配合,保证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高质量运行。
2.利益相关者理论
该理论源自于经济学领域,认为真正拥有企业的是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一方面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的,并非仅有出资人或股东才会受到公司利益的影响;另一方面各个利益相关者群体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造成影响。企业也应当关注除获取利益之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由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理。
教育部在《意见》中要求学校充分尊重家长自愿,工作筹备上学校统筹,家长与班主任协调沟通,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协调学校、社会等教育资源,做好双减实施工作。政府相关者教育管理,集合教师与家长、教师、学校。这些参与力量都是在双减过程中投入了专用性成本并且承担了相应风险的群体,他们的利益与目标实现密不可分,既受到双减目标的影响,其决策又能影响双减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他们都为本案例研究的利益相关者。双减政策立足于百年大计,其出台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重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而这些非任何个人或群体能够单独决定或实现的,除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之外,还要考虑如政策制定者、家长甚至社会培训机构的权利及义务。因此在研究双减政策下农村家庭教育问题中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各利益主体的权力和义务进行界定和划分,使得各利益主体都能共同参与决策和影响双减政策实施,在互相制衡中找到平衡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实现有序、高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令这一政策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9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