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弘扬开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王晨宇

为回忆往昔峥嵘岁月,了解人民艺术家刘开渠背后的故事。8月20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淮北“忆峥嵘,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参观刘开渠大师的优秀作品,传承并发扬刘开渠精神,旨在弘扬和传承优秀精神品质,努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懈奋斗和拼搏。

默默无闻,艰苦奋斗

刘开渠是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的三块主体浮雕就是他亲自创作的,他开创了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复兴,他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榜样。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在纪念馆中欣赏到了数不胜数的雕塑,这些都是他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作品。在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然而大师依旧不屈不挠,以顽强的毅力去坚持雕塑创作。他的学生回忆道:“如果刘开渠大师这时不做雕塑,在社会上当官,那么他早就发财了”。正是这种默默无闻的品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隐姓埋名,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新一代中华儿女学习。我们都知道正所谓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他为中国雕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慷慨气概。作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要发扬默默无闻的优秀品质决不能居功自傲,无论未来工作条件多么艰苦都要向老一代革命家学习敢于拼搏,勇于奋斗,永不服输。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队员向红军雕塑敬礼。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响 供图

爱国奉献,勇于“开渠”。

刘开渠大师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刘开渠大师认为自己的祖国被外敌侵略,还有何心思安居他国,于是放弃国外的优越待遇并立刻回国,用所学的雕塑艺术来塑造中国人民和军队的形象,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的中国雕塑事业并不完备,正是由于像刘开渠大师这类人民艺术家的不断“开渠”,才使得中国的雕塑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刘开渠大师的一部部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最艰难的一段时代;记录了中华民族的韧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们才能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爱国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未来的路还有很长。现如今我国多项领域虽然处于全球顶端,但无数科学家却用拼搏的精神和力量去不断探索新领域,敢于开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上添砖加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当以国家建设为中心,勇于担当,敢于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旗,努力做到爱国奉献,用所学知识和本领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解刘开渠大师的创作历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董洋 供图

振兴民族,弘扬文化。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通过对刘开渠大师的了解,我们感悟到逆流往往是一种特别的幸运,整天腻在甜蜜中的人,往往会失去挑战未来的信心和能力,到头来还是一样的失败无能,没有傻兔子总撞大树,而那些经历苦难却有志的青年,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振兴民族,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的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以雕塑事业为例,它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在战争时期无数雕塑艺术家用雕塑作品激起全民族抗战情绪,极大鼓舞了军队战士士气。要想民族复兴,一定离不开这些传统文化。回望历史,从中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一路走来,不但继承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青年同胞当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不负韶华,勇于超越自己,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应为人民服务,并将中华璀璨文化发扬光大,我相信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队员向刘开渠夫妇墓碑深情鞠躬。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纵政 供图

此次活动,我颇有所感,参观了刘开渠纪念馆后,我认为国家和社会应当大力弘扬伟人风范,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来更好地规范纪念馆的展出,让更多的人从小能了解到他们的事迹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践队员们应当勿忘此次实践,并要以好的方式将这些感悟到的优秀品质弘扬下去,每个人在实践中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希望队员们都能学习到“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优秀品质,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并能加以体现。新时代的青年们应当体会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优秀品质,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要敢闯敢拼,在未来的道路上用奋斗青春书写时代答卷。人生不过是一条河流,从清澈的小溪流入荒凉的江河,再流入无边的大海,水流飞快,一晃就过去了。本次的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认真领悟刘开渠大师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通讯员 王晨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6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宿松县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

参观宿松县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为了传承红色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促进自我提升、培养爱国情怀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10日,我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参观宿松县博物馆。图…… 何烁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三下乡:返乡分散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电气学子三下乡:返乡分散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7月10日至8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学习百年党史,凝聚青年力量”电气学院赴红色基地新虎团队开展了…… 电气学院赴濮塘镇新虎团队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随着移动电子支付越发普遍,传统的以人民币纸票形式的购物方式逐渐…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项目概述我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生态,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实践提…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最新发布

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举行出征仪式并走访调研柳桥峪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为调研基层法治建设,学习基层治理经验,7月4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颜…
烟台理工学院学子三下乡:传播知识,激扬青春
生活,就是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2022年7月4日—7月12日,我很荣幸参与了烟台理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一米阳光”暑期实践队的“三下乡”活动,并独自负责了以“全心全意,童心相伴”…
乾乾终日担使命 殷殷话语寄深情
7月11日,广州新华学院法学院“扬法远航”社会实践队将镜头聚焦到清远市源潭镇团委和司法所中,通过采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镇团委对当地青年团员教育引领工作情况以及司法所开展普法活动、调解民事纠纷的主要…
湖北学子三下乡:看郧西里的马头羊肉汤与七夕
中国青年网十堰8月7日电(通讯员郑思微)为了更加深入学习长江大保护,传承长江文化,走进长江里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江之韵”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0日来到了“天上七夕,地上郧西”的郧西…
建设红色物业,增强基层自治力量
“物业企业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自治的重要力量。推动物业发挥治理效能,首先要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让党组织建设全覆盖。”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成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
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风采展示
探寻红色文化,追忆峥嵘岁月。7月6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正能青年社会实践团来到位于济南市钢城区的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纪念馆学习党史知识、聆听英雄事迹,进一步感受钢城地区厚重的革命历史。实践团…
三下乡,探寻革命遗迹
皖东烈士陵园地处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历史上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这便是皖东烈士陵园。苍松翠柏寓精神,绿荫掩映忠烈魂。为了弘扬爱国精神,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滁州…
提深度,扩广度,线上调研甘肃紫苏
为扩大紫苏调研的深度、广度,浙江农林大学‘青年学“紫”,“苏”写青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向甘肃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欧晓彬调研了当地的紫苏产业…
烟理学子三下乡:参与绿色行动 保护绿色家园
2022年7月7日上午九点,烟台理工学院“一米阳光”社会实践队开展了关于保护环境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村民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升环保意识,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家乡。此次活动主要由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游戏…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礼貌意识和简洁意识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用语礼貌和句式简洁的意识不可忽略。在语篇层面,要重点关注说明书用语的礼貌得体。“商务英语说明书是比较正式的文本,注重礼节性的语言,要求在用语上礼貌、诚恳,内容的表述上要考虑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