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云南元阳红米有了基本了解后,为了进一步调查红米在元阳脱贫攻坚中的作用,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云南省元阳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牛角寨红米种植合作社进行走访调查。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农科局的李站长带领下,实践团队于早上九点到达合作社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位农户家中,了解红米种植情况。红米在梯田的种植经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老的红米品种如今在低海拔地区仍然在种植。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则是为了预防病虫害、增加红米的抗性,2到3年会进行一次品种的更换,来保持红米的产量。除了种植红米,元阳农民也会在梯田中养殖鱼鸭,使梯田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梯田依山而开垦,层层递进。在当地,种植红米较杂交稻而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随着种地的收入增加,近几年以种植为主的村民数量稍有回升。合作社里,村民们在农忙时会互相帮助,人少地多事忙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同时,政府会给农民们无偿提供种子,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并提供技术指导;企业也会在收获之后对大部分的红米进行收购。这样一来,从种到收再到卖,一整个绿色产业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自古传下的“稻鱼鸭”这样的种养模式被重新拾起并大力推广。这种模式,不仅很适应红米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而且收获的鸭蛋和稻田鱼也能提高红米地的产值,让每亩红米地每年的收入来到了八千元左右。除了产值高,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让梯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梯田中的各种昆虫,小型动物,都要比一般稻田多很多,用在防虫防病上的投入也随之减少。在访谈的过程中实践团发现,运输是梯田种植方式中最困难的问题。在回收红米时,因为海拔不一的影响,机器无法发挥作用,农民们都要靠自己搬运上下山,其中辛苦可见一斑。
下午,团队前往梯田进行实地察看,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多样,哈尼族人的红米耕作方式也别具一格。
通过一天的调查走访,队员们了解了当地农民的实际收入、耕种过程与产业链模式,对红米产业在哈尼农人脱贫致富路上的作用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对和谐生态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3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