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牌坊村调研时我们遇到了一位曾老伯,曾老伯是1964年入党的老党员,儿子是高校的毕业生,现在当地担任村主任,遗憾的是当天正好出差,并没有见到他。但曾老伯告诉队员们,他的儿子是为了让村子能发展起来,让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乡亲们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而选择回到家乡的,而他现在也正在为了给村子寻找一条致富的道路而奔波。
团队成员正与老伯交流着当地经济状况,让成员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我们问到当地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时候,老伯语气略带激动的告诉我们,国家现在的政策很好,对于贫困家庭的帮助非常到位,让村里不少人都得到了帮助。当时看到曾爷爷家中简陋,有个队员不禁问起他是否拿到了贫困补助,曾爷爷连连摆手的说道:“那可不能要呀,村里面穷人多,有些娃都上不起学,补助的钱要留给他们,那些娃是村子的未来,他们需要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后才能走出去。”老伯的话对我们的触动很大,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行动将社会中存在问题反映出来了,是真正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这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实践更加有信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