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华北电力大学数理学院非遗铸“乡”魂社会实践团队秉承着“文化滋养心灵,非遗点亮乡村”的理念,分别在甘肃省会宁县,四川省泸州市和北京市通州区展开了走访调查。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乡近年来的变化以及非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向当地人民了解他们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铸“乡”魂社会实践调研小组甘肃会宁分队成员刘国爱前往会宁县西坡村,在和村支书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在乡村振兴以来,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成功脱贫人数达179人,同时道路硬化完成,渠道维修按照高标准农田来建设,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5000元左右,主要收入来源为养殖和种植业,其中特色种植产业为马铃薯种植。而通过对村支书以及村民们的采访,我们小组了解到,对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百姓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非遗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坚信,若能提高人民的传统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将非遗产业与生活相结合,通过非遗带动带动经济发展,很可能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蜕变。
四川泸州分队成员胡博玺前往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调查访问,并十分有幸采访到了泸州老窖酿酒技艺第二十三代传承人倪斌大师。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当地酿造技艺的步骤和优势、当地政府对于当地非遗保护助力的政策情况、当地非遗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和作为非遗传承人应尽的责任。“作为非遗传承人,一个是优化,第二要大力宣传,要做好这个宣传工作”,这短短的一句话将非遗传承人身上的责任感深深地体现了出来;“我觉得非遗产品它是可以通过世世代代,通过很长时间的一个传承。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我们不断去优化以后,觉得这个东西肯定是老百姓愿意接受的”,这是非遗传承人对于非遗产品的展望和美好愿景;“就是说比如兑酒,比如像我们浓香型酒,虽然说我们现在在做一些现代化记载或者什么设备……”当谈及酿造技艺时的侃侃而谈,则将非遗传承人的专业体现了出来。
除了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外,胡博玺还前往建设村,与当地村支书进行了交流。我国在2020年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八年前还有11户28人贫困户的建设村,如今已经实现了全员脱贫。并且在进行乡村振兴后,当地对各个家庭针对其不同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帮扶,并逐步向着向外输出劳动力而发展,逐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北京分队成员朱华瑾前往了东方珍花丝镶嵌厂进行了调查采访,在与工作人员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花丝镶嵌作品的销售渠道、收益情况、客户群体等一系列的相关情况。虽然目前来说,这项非遗产业在本地人当中的知名度很低,而且又因为疫情受到了挺重的影响,但在问起对于产业的发展前景时,“我觉着还是有发展的,起码是有人喜欢这个的”,这句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热爱与责任。
我们有幸采访了花丝镶嵌传承人张春源大师。据了解,张春源大师十七岁入行,为花丝镶嵌坚守五十载。“我干这行50年了,17岁开始,今年67岁。我们这一届是文革以后恢复高中,但是那时候进工厂特别光荣,我就特别想进工厂。我后来就等他分配,就到了花丝镶嵌厂,现在的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张春源说。张大师参与制作的花丝镶嵌作品众多,如毛主席纪念堂中的金字,卡塞尔国王宝刀,十三陵、故宫、国家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其中张大师主持创造了《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当时是想做一个金的,后来我想了想,这个东西要是弄成金和玉结合、金和宝石结合,有金碧辉煌的寓意,如果光做金的就显得臃肿一些。大家通过翻照片,搜集资料,一步一步的推算三个主要景观的高度以及前后左右呼应的状况。因为我是最后拍板的,所以大家管我叫‘张一锤’,一锤定音。大水法花丝镶嵌作品是当前体量最大、工艺最全、最为震撼的作品。”
之后朱华瑾前往大营村,对村主任及当地村民进行采访。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大营村还是排子房,发家要通过制种。但现在大营村开始往旅游村转型,创办民宿,也相继接待过四五十个国家举行文化交流之类的活动。随着大营村不断地发展,村民的年收入也有了提高,已经达到了人均年收入七万左右的水平。当问及村里面这几年的变化时,村民们告诉我们变化有很多很多,现在不仅生活得到了许多便利,当地的环境卫生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了乡村振兴对于乡村的巨大作用,也认识到了非遗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助力作用。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入贯彻落实近年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带动非遗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非遗铸“乡“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3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