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的教育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我国的农村教育水平稳步上升,人口素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有学上,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这些多得益于一批批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工作者们。文化是乡村的根,教育是乡村的魂。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努力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举办育励志基金会授奖大会,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进行表彰,鼓励更多优秀的教师来到枫林镇。黄石市阳新县作为我校“地方优师专项”计划定向帮扶地区之一,每年我校为其提供一批批的优秀教师。虽然近几年来乡村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结出果实,但是乡村教育、乡村教师仍然面临着不少的棘手困难。比如说乡村教师待遇低、任务重、乡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于是,我们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全体成员特此组成湖师勤敏小队实践队开展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基于阳新县乡村教育的推进进行研究,同时也通过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综合各方意见,在此报告中分析目前乡村教育出现的困难以及促进其发展的相关举措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 农村教师 思考与建议
一、前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是中国教育的未来。乡村振兴必先振兴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但是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研究,乡村教育以及乡村教师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究。此篇调查报告笔者也将从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的角度为切入点,结合我们的调查数据分析多个方面浅析阳新县枫林镇乡村教育的现状以及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二、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的教育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城乡教育发展仍呈现极不平衡态势。农村教育仍然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农村人口的教育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提高和进步。目前乡村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的问题是,乡村的教学硬件基础设施仍然远不及城区,乡村学校普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大多数乡村中小学都是基于80年代村办教育时建设,即使后期经过修缮,但与社会的发展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乡村中小学缺少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只有很少一部分配备多媒体、音乐教室、活动室等教育基础设施。绝大多乡村学校的教师教学手段停留在旧式教育时代。再者,乡村学校因为教育资金有限,教育资源比较落后,优质师资与优质生源涌向县城,乡村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导致乡村教师数量存在空缺,于是便出现乡村教师跨科任教、跨年级任教的现象。所教非所学、跨学科任教、跨年级任教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教师专业发展困难,也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其次,近些年来,虽然乡村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是乡村教师仍然存在流动性大的现象,教师流动性大这一问题,使得学生需要不断接受新的老师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不利于学生连续性的学习,最终不利于学生学业的持续发展。
造成乡村学校教育的空巢。政策力度不高,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是其重要原因。其一,乡村教师评职称难,乡村学校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远远低于城区,教师难以拿到评职称所需奖项。乡镇学校指标少,评职机会少。乡村教师评高级职称和县城教师是同样的标准。其二,乡村教师待遇低,乡村教师因为难以评职称,工资待遇跟城区教师相比,就要差很多。对于没有编制的代课教师,工资则是更低。其三,乡村教师保障机制不够。教师乡村基层教师缺少交流培训机会,缺乏名师引领。且参加培训路途成本高,难以负担,薪资待遇无法满足专业素养的提高,打消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乡村里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也是乡村教师们所面临的一大棘手问题。
基于乡村教师任务重、待遇低、评职难,乡村教育棘手问题亟待解决的处境,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调查与实践中心调查员特展开此次调研,望深度了解乡村教育在阳新的发展问题,找出外在制约条件及内部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升市民对于乡村教育以及乡村教师的关注度,以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坡山完全小学为例,对其乡村教育的推进与后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
1.通过了解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在阳新当地的现状,研究讨论乡村教育近年变化,了解乡村教育难以发展的原因。同时,对阳新乡村教育进行一定的宣传,提高社会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
2.从农村教师角度出发,对当地教师对乡村教育等相关观点进行走访调查,对乡村小学进行支教调研,了解乡村教师的困难之处,了解乡村教师严重缺乏,流动性大等现状的原因。努力寻找解决乡村教育发展难、乡村教师教育难的难题。
3.通过对当地较为全面的调查了解,结合当地的教学手法特色,总结当地现阶段教育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努力解决阻碍当地教育发展的难题,努力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意义
1.有利于宣传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师的积极性,激发青年师范生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的热情,为基层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努力解决阻碍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推动阳新县教育发展,提高当地生源质量;投入资源物力于乡村教育,提高当地师资力量。加快当地乡村振兴。增强当地居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
2.有利于改善基层教育工作者工作困境。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乡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研究乡村教师流动性大、乡村学校教育空巢的原因。帮助当地政府了解现状,分析原因,提高政府对乡村的教育重视程度,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引进优秀人才。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帮助乡村教师精进教学,发展专业。
3.有利于乡村学生的学习稳步推进,利于学生持续的进行学习。通过宣传乡村教育,提高家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们读好书,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吸引优秀青年“逆流”而上,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事业增添新活力。
四、调查过程及方法
(一)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本次社会调查调查成员为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全体成员。
2.调查地点: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
3.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坡山完全小学任课教师以及教育工作人员。
4.实施过程:调查前期全体成员进行调查前的筹划和准备工作,确立了课题、考察范围、问卷以及访谈。中期深入到基层发放问卷,进行访谈,并与学校合作宣讲、实习等实践活动,后期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确定回收率,然后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再辅之以文献法,整个调查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显得有理有据。
1.问卷调查法:我们小组在活动前编制并完善了调查问卷——《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调查问卷》,我们的问卷主要对象是阳新县枫林镇坡山完全小学的任课教师以及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主体分为乡镇、乡村、县城教师,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一共有三十三道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的部分,以当面作答和线上作答相结合的方式作答,做到更加全面,从而了解阳新县当地的教育及教师现状。
2.访谈法:我们在活动前期,设计了访谈提纲,针对当地教师生活、工作、期望建议等方面进行设计提问,及时记录有效信息,收集相关资料,做好访谈记录以及录像拍照。
3.文献法:我们从网上收集大量阳新县枫林镇教育改革的文章,作为此次调研的参考资料,并为后期实地调研提供有力帮助
4.实地考察法:我们在枫林镇坡山完全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调研,通过小组学习,开展讲座宣讲等实践活动了解当地教育现状。
(三)实践活动
在调研期间,我们进行了相关的活动,主要形式为知识宣讲、小组学习、观摩、听课。并且我们为当地的学生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学习文具、运动器材等小礼品,为我们的调研生活带来了快乐。
(四)数据分析及整理
本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枫林镇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并且走访多地,收集建议,发放问卷71份,并进行访谈,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71份。最后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到的样本情况如下本次调查,男女比例较为合适,使得数据具有代表性。本次乡村、乡镇教师占比较大之外,县城教师也有涉及。这使得我们的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研究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更加具有参考性。调研对象不拘于黄石当地,面向全国教师,更加能够反映乡村教育以及乡村教师现状。
五、现状及分析
(一)国家层面
1.新时代的乡村教师面对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为解决乡村教育的困境问题提供了新路径。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颁布,文件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社会数字化转型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乡村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同时,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也将有力推动我国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的高质量发展。
2.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这就对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围境,农村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缺乏等问题突出。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需要得到重视,“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短板,“三农”问题的落后归根结底与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有关,合理解决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乡村教师层面
1.乡村教师的发展困境。根据图一可知,高级职称评定困难、设备设施陈旧、名师(专家)引领少、学习资源少、外出考察学习计划少等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在阻碍乡村教师发展上占比最大,分别占比42.25%、40.85%、33.8%、33.8%、32.39%。在乡村教师队伍中,乡村教师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很小,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初级、中级职称,再加上教育资源匮乏、专业发展平台少、生活待遇低等问题,他们可能渐渐习惯安于现状,失去了专业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2.乡村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教龄、学历、学科、专业能力等方面。在教师年龄上,乡村教师存在一定的比例性结构短缺。一方面,有些乡村学校中的年轻教师比例极少,导致教师整体年龄偏大,教师团队活力不足;另一方面,尽管有些地区因政策因素引进一批定向的年轻乡村教师,但这些教师往往是刚毕业就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导致在教学整体经验上有所不足。与此同时,乡村教师在学历、学科上也有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根据图二可知,乡村教师学历结构以本、专科为主,其中本科比例较大,约占比69.01%,硕士及以上的乡村教师比例较少,约占12.68%。
从乡村教师的学科结构比例上来看,一些急需的学科往往难以招收到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因而出现了乡村教师队伍学科比例失调,部分学科教学严重薄弱的现象。根据图三数据可知,乡村仍旧缺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基础学科教师。
3.乡村教师短期发展与长期与长远规划的矛盾。城市教师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社会地位的优势,因而部分乡村教师往往更愿意向城市流动。这在青年乡村教师中表现更为明显。从乡村教师的长远规划来看,应允许或鼓励乡村教师通过交流轮岗的方式,在城乡之间进行岗位转换,获得专业提升与持续发展。一些政策也期望能够通过教师流动或轮岗的方式,弥补乡村教师的结构性短期的难题,根据图四中数据可知,实际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受到地理或交通等因素的限制,教师流动与交流的意愿相对比较低。
4.乡村教师存在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根据图五中数据显示,在笔者调查“如果现在城里有所学校想邀请你过去任教,您是否愿意”这个问题时,有45.07%的乡村教师表示愿意留在乡村,但其中一些教师表示愿意调离农村岗位,占比54.93%。从专业发展意愿来看,教龄在1~3年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意愿最为强烈;教龄在4~6年的则较低;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专业发展意愿最低。可见,乡村教师在入职初期对教师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乡村教师因职业发展空间较小、社会期望不高而产生“心理惰性”,使专业发展意愿逐渐降低,与城市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差距逐渐拉大。
5.教育经费投入不充足。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但是各地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很不均衡的,特别是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偏低,仅仅是发达地区的1/4,而且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部分乡村学校硬件设施较差、软件资源匮乏、缺岗少编现象严重、教师培训经费短缺、教师生活待遇较低等。如图七数据所示,上述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教师流失问题,乡村教师纷纷“向城”逃离和“跨职”逃离,造成乡村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乡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制约。如图六所示,教师流失问题比以往多的占比28.17%,比以往少的占比17.31%,和以往差不多的占比42.25%,而仅11.27%的乡村学校没有教师流失问题。
6.乡村教师职后培训困境。如图八所示,有88.73%的乡村教师表示会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乡村文化特色。如图九所示,85.92%的乡村教师表示会想办法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新观念、新技术、新时代背景影响下,传统乡村教师培训在课程内容设计、方法模式运用等方面面临着困境和挑战,课程内容设计可能缺乏针对性。但培训专家更多是“向乡村教师进行理论推销与新成果展示,而较少考虑这些理论成果如何与乡村教师的实际教育情境有机结合的具体细节问题。另外,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不足,绝大多数数字化资源与乡村教育真实情境脱节的问题仍然严重。现有的数字资源普遍立足于城市的生活情境,对乡村具体社会场景关注不足。
六、思考及建议
(一)思考
农村教育是中国的高等教育的末梢神经,也是重要阵营。执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离不了农村教育的复兴。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农村教育的发展潜力,激起农村教育的高速发展活力和现代化水准,从而从整体上实现国民教育系列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最后靠的是人才,人才的教育靠的是文化教育。农村教育肩负着散播乡村专业知识、构建文明乡风的职责,为新农村建设给予人才支撑点,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效。
执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务必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应以包含公共性教育在内的农村为重点,统一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学推动责任教育规范化、农村教育质量。要全力处理高品质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教育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平等等人民群众广泛关心的问题。要改变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全面”的现状,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后摆脱城乡二元结构,激起农村办校魅力,把高品质教育引入大量发展前景和机械能用以复兴农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活的灵魂’,是乡村学生睁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镜子’。面对新时代乡村教师发展面临的上述困境和危机,决不能无动于衷,听之任之,而必须综合施策,着力化解。笔者认为,只有构建外部社会支持与乡村教师主体自觉配合的良性循环系统,既注意相关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保障,又注意增强乡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其内在动力和生命活力,才能使乡村教师顺利走出困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建议
有高质量的乡村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以数据为基础,以体验为中心,以智慧为导向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基于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的现有问题,应紧密结合技术融入教育的阶段趋势,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乡村教师队伍,实现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其具体实施路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减轻乡村教师生存压力“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是很多学校教师引进和使用的座右铭,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存在一定难度。乡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必须依靠宏观国家政策层面的倾斜和支持,只有不断加大乡村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师面临的诸多困境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乡村教师实现由“在乡村教”向“为乡村而教”的转变,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2.强化乡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提升乡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力。作为乡村教师发展的内部动力,自主意识能激发乡村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教师发展的价值判断,是决定乡村教师发展状况与水平的关键和核心要素。首先,乡村教师要重视并有效利用政府或学校提供的宝贵的培训契机,紧密联系和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将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转化、吸收和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和自身发展中。其次,乡村教师要重视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元素,开发和建设具有鲜明乡土气息与特色的课程设计。
3.把握住国家教育部数字化战略机遇,注重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文化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的新阶段。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下,我们要积极为乡村教师作出贡献,关心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健全多元一体的农村教师管理体系,最先要落实乡村及县城二级当地政府的老师培训部门建设,逐步完善师资队伍的发展和基本建设。次之,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传至乡村,根据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真实实际效果。
4.提升教育生态,助推专业发展。现阶段乡村教师处在教学体系的最底层,职业情况差,职业归属感低。因而,社会各阶层应当搭建协作管理体系,密切配合,提升农村教育绿色生态,协助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提供价值适用,提供职业价值认可。在社会层面,要注重舆论宣传和价值正确引导,重构乡村教师人物角色。第二,提供适用,提升老师补偿性提供。教育行政部门理应为乡村教师制订多元化的技术专业发展规划,创建点评激励制度,激起乡村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主动性,完成对农村教育价值的自我恪守。第三,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内提供当场适用。要高度重视构建老师自主发展的学习氛围,构建乡村教师技术专业成长平台,让更多的乡村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变成乡村教师真真正正羡慕的职业。
5.高度重视通过自学和职业生涯发展。走对内对外积极主动发展趋势的道路,以自我研修之力赋能自身专业,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趋向作出贡献。农村教师要自主创新,塑造终身学习理念,多阅读、喜欢读书,与时俱进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线,丰富知识储备,塑造知识素养,提升教学品质,反思实践,教给个人行为。农村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思和复建,并把反思结论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与自己的教学中。在教学和科研环节中,解决问题、个人行为与能力,最终实现由经验性老师向专家型教师的改变。
七、结语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中国教育信息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优师计划”的施行,教育是中国的教育,教师是培养教师的根本。健全中国特点教师教学体系刻不容缓。在进一步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感情强、专业知识扎扎实实、视野开阔的乡村教师,成长为乡村教育的“农村圣人”,完成推动落后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完成乡村振兴的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森,崔友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对川、滇、黔、渝四省市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7):98-107.
[2]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9):47-5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8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