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财学子三下乡:思梳篦困境,探创新之路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 作者:叶仪 麻铁馨

7月3日,暑气弥漫,骄阳似火。为“反思非遗困境,探寻传承创新”,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细梳岁月”小队带着探寻梳篦传播新路径的想法,走进青果巷真老卜恒顺梳篦博物馆、常州市梳篦博物馆、白象梳篦店铺,深入调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

初识梳篦 赏非遗产物

梳篦,作为常州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凭借它精湛的技艺、颇为讲究的制作过程享有盛誉。常州梳篦,其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篦箕和木梳从原料到成品,分别需经过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2008年,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实地考察之前,小队成员就对广大消费者、亲朋好友们进行了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小队了解到,虽然梳篦在常州本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但是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如何薪尽火传、推陈出新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走近梳篦 感工匠精神

活动第一站,小队成员们来到了真老卜恒顺梳篦博物馆并对梳篦店店主进行了采访。从采访中,成员们了解到梳篦多取材于黄杨木等,制作工序有胶、锉、镶、抨等等。店主介绍道:“店里的消费者通常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带上一把美貌与功能齐全的梳篦回家才不枉来‘梳篦之乡’一趟呀!”离开青果巷,小组成员来到常州市梳篦博物馆。小队成员一同欣赏样式丰富、做工精致的梳篦作品,各种各样形状的梳篦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蝴蝶状,鱼状等等,还有很多人像烙画加以修饰,让人不禁感叹其做工之精妙。更有梳篦制作工具模型,还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梳篦童谣,由此成员们对梳篦的认知更进了一步。

参观后,小组成员走进线下实体店铺“白象梳篦”。一走进店里,成员们不约而同地被梳篦制成的小挂件吸引,店主笑称:“因为‘篦子’谐音‘辟邪’,所以这些小挂件在进店的顾客里有很高的人气,大家都想讨个‘保平安’保平安的好寓意。”

一件件陈列在展柜的梳篦作品激发了小队成员们对梳篦制作过程的兴趣,店主介绍道:“每一把梳篦都是从一个木胚子变来的,并且全靠手工来挫圆,然后进行打磨,才可以制成。最重要的是制作过程中匠人还要学会与四溢的灰尘木屑共处,常人是吃不了那种苦的。精美梳篦的背后是高风险的制作过程,因为机器非常锋利,速度飞快,一不小心就会将手割伤,并且梳篦的大小与制作的难易程度成反比,更加考验了手艺人的技术。” 店主还感叹道,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游客量相比以往下降很多,因而梳篦的销量不景气,大多数的销量源于熟客批量订货,用于节日期间给亲朋好友送礼。“对此困境,我们也有尝试产品创新,但收效甚微,比如“梳篦盲盒”虽紧跟潮流,但创新度不够,自然对大众的吸引力不足,对梳篦的宣传作用较弱。”

发展梳篦 展青年力量

在一番调研后,成员们得知常州梳篦的现状并不喜人,知名度、传承度和创新度仍有待提高。正是梳篦制作工艺之精、水平之高,所以才更难传承下去,关键的制作技艺濒临失传,正需要我们年轻人走近梳篦、宣传梳篦,让更多的人了解梳篦、爱上梳篦、传承梳篦。不管是价值千元、收藏意义重大的梳子,还是精致小巧、制成挂饰的篦子,其中永恒的灵魂是工匠精神滋养下的精细工艺。从梳篦密密的齿缝里,从雕刻的高难度花纹里,从栩栩如生的烙画里,我们能窥见一代手工艺人“坐得住冷板凳”的工匠精神,他们用十年如一日的热爱铸就如此精妙的艺术品!

传承不易,创新尤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这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初衷。如何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梳篦文化,承梳篦技艺是我们新一代青年人需要攻克的课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6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专项行

目前,我国老旧小区面积大约在200多亿平方米,涉及上亿人口。大部分老旧小区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给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缺乏活力、与现代城市面貌…… 包颖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华农学子赴洪山区住保局调研实践专行

目前我国老旧小区数量已达17万个,涉及居民达上亿人。大多数老旧小区都存在服务功能不全、配套设施不完善、长期缺少维护、难以满足居民较高质量生活需求等问题。在受到资金、区域位置、功…… 王楠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华农学子赴房管局开展交流访谈项目

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一项热点民生工程,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实现改造目的、提升改造效果,明晰多元主体的利益关注点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问题。2022年7月12日,公共管理学…… 张萍萍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深入大学校园,探访“双减”何往
受访的大学老师提及,念及自己的学生未来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让大家更加了解“双减”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他会时不时地根据课程内容联系到“双减”,进而让同学们自由表达自己对于“双减”…
与朱铺村相遇的十九天
大学生网报黄石8月22日电(通讯员王雨)导语:湖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守望“青”星实践队于2022年6月27日-2022年7月16日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殷祖镇朱铺村开展了为期19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
助力“双减”,我们在路上
“双减”政策已出台并实施近一年,为了更好的了解“双减”政策在山东省的实施状况和教育工作者对于“双减”政策的看法,曲阜师范大学“双减育新才,童心向未来”实践调研团的成员在6月16日对曲阜师范大学的老…
接力急救,传承生命
为深入了解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应急安全意识,以便于更有效的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如何有效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提高群众互救、自救的能力,避免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
心系家乡,“非遗”宣传
调研团成员通过和部分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们聊天发现,他们对于自己家乡德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了解,所以第一个特色课程便选定了向学生们介绍“非遗”。在制作PPT的过程中,调研团成员着重选择了一些图片,…
愿世界没有诈骗
“愿世界没有诈骗”,这应该是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的心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诈骗事件也层出不穷,诈骗团伙日益猖獗,诈骗形式也日趋多样,人们对此防不胜防,财产安全受到极大…
河科大学子三下乡:急救知识入乡村
经实践团调查,塔水磨村当地村民急救意识较差,应急救护技能水平较低,因此,为解决群众急救意识较差、对急救知识匮乏的问题,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领队的实践团成员于7月14号上午九点来到了登封市塔水磨村…
南医学子三下乡:党团携手,造福乡村
为了将医学生的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家乡的养老健康建设出一份力,南京医科大学南丁格尔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队常州分队结合党团力量,走进老人家庭,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调查实践行动,于7月27日先后走访…
华水学子三下乡:以乡村条件为基础,铸特色,谋振兴
乡村振兴,自己富起来才是关键,而其中铸就特色产业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华水学子对国家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现状的了解,加强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展现…
寻百年前徐家花屋革命精神,访新时代共富路上引路人
8月6日至11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食物经济与营养健康研究生党支部赴湖北省枝江市开展以《新时代引路人——党员在枝江淘宝村转型中的角色和作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通过企业走访、座谈、…